“我朋友给我买了一些‘水果’公司的股票,他说这样我一生就都不缺钱花了。”《阿甘正传》里的一个场景昨天成为了事实。昨日,苹果公司市值飙升至6235亿美元,打破了微软曾在1999年创造的6205亿美元的纪录,较乔布斯去世时增加2700多亿美元。这使得苹果成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
“乔布斯的离去并没有阻止苹果。”“是巅峰还是神话的终结?”从业界人士的争论中不难看出,这个历史性节点对于苹果来说,是巅峰与荣耀,更是危机与挑战。
“市值不代表市场”
此前市场有传闻称,苹果即将推出小尺寸iPad平板电脑,以及电视机产品iTV。一家IT网站发表文章称,“业内对苹果电视机抱有极大的期待,他们都希望苹果电视能像iPhone颠覆智能手机领域、iPod颠覆MP3音乐下载领域那样颠覆电视领域。”在利好消息传出的同时,苹果股价在今年内累计上涨了60%,昨天收盘时每股价格超过665美元。
对于苹果超越微软创下市值纪录,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市值数字更多承载的是大家对于苹果的“良好预期”,而非完全是市场状态的真实反映。“以Facebook为例,去年它的上市估值为1000亿美元,而实际的年销售额却仅有40亿美元。”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李开复在其新浪微博上表示了同样的担忧:“记得上次微软创纪录时,我还在微软。当时,人人热议何时市值过万亿,一些员工贷款买微软‘从未跌过的股票’。一年后,高管八位数美元的股权跌到零,贷款的员工房子被银行强制收走。苹果的奇迹会延续到万亿,还是会走上微软的路?”
保利润恐成苹果软肋
iPhone是全球最为畅销的智能手机品牌,iPad在全球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苹果完善的“生态系统”是其应对其他手机、平板厂商的“利器”。然而对于苹果的“辉煌战绩”,项立刚抱有较谨慎的态度,他表示,背负“世界第一”的名号,苹果今后将有可能面临“戴着金脚镣跳舞”的尴尬局面。
“成为世界市值最高企业后,为了不从‘宝座’上落下,竭力保住利润率将成为苹果的一个重要任务。创造性的革新对于要保利润的苹果来说将成为一种冒险。”项立刚说。
众所周知,苹果每年发布1到2款旗舰产品,这也是其市值年年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时,苹果市值约为1000多亿美元,过去5年间,苹果市值已增长超过500%。
但是从iPhone4s到新iPad,一些理性的“果粉”和业界人士发现,最近,苹果让人眼前一亮的革命性产品似乎已经很少了。
“当他们拥有声誉和品牌忠诚度,他们就不会率先创新。不值得冒这样的风险。”美国市场调研公司NPD Group分析师贝克尔认为,出于对市场期待、利润率的考虑,“市值冠军”的荣誉既会是苹果的动力,也可能是苹果保持持续创新的阻力。
竞争者迎来机会?
美国一家科技媒体近日撰文称,苹果公司一直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军者,但由于坚持固定的发布周期和手机屏幕尺寸,三星公司抓住了这两大软肋,并发挥自己的研发优势,在智能手机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业界人士分析,苹果的手机发布周期每年为竞争者留下9到10个月的调整时间。
单一的产品策略、固定的产品发布周期和手机尺寸,其实,苹果这个“巨无霸”的软肋还不止这几项,营业厅数目少、渠道混乱、售后服务支持较差等也成为苹果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被诟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