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中晚稻产量形成关键时期,也是水稻害虫发生和危害的关键时期。农业部27日要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抓好中晚稻病虫防控工作,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力争“九连增”的目标。
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说,中晚稻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80%以上,面积、产粮分别占秋粮作物的30%和40%以上,夺取中晚稻丰收对实现全年粮食增产至关重要。今年中晚稻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普遍较好,实现丰收有良好的基础,当前最大的威胁是病虫害,做好防控工作是夺取丰收的关键所在。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入汛以来气候极端异常,雨水明显偏多,加上近期连续遭受台风影响,中晚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呈重发态势,尤其是稻飞虱发生形势与大面积暴发危害的2005年和2007年极为相似。截至24日,累计发生2.6亿亩次,同比增加近50%。
随着西南、长江中游单季中稻成熟收获,大量虫源将迁飞至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区发生危害,如遇“晚秋不凉”天气,长江中下游、江南稻区乃至华南稻区存在暴发危害风险。此外,稻纵卷叶螟将在部分稻区大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局部仍将进一步扩展危害,局部晚稻区存在穗颈瘟偏重流行的可能。
对此,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病虫防控指挥机构,层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督查指导,确保防病治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到监测预警到位、信息传递到位、技术指导到位,大力推行病虫电视预报,把发生信息和防控技术制作成电视节目并及时播出。
同时,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强化物资储备,提升应急防治能力;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打假药,严防涨价,强化安全用药指导,严防生产性农药中毒事故。(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