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垃圾短信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虽然运营商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垃圾短信发送者尝试游击战略,使监管难度加大,致整体发送量居高不下。上半年,全国垃圾短信发送总量约为1000亿条,平均每部手机收到超过100条。
这份报告来自360安全中心,数据来自“360手机卫士”软件。这款手机软件已覆盖约1亿用户,在拦截垃圾短信的同时,也从整体上对垃圾短信状况进行汇总。根据其报告,上半年360手机卫士拦截了105亿条垃圾短信,相当于每部手机每周收到4条。
垃圾短信有三种发送方式:用普通手机卡进行点对点的群发、利用小灵通终端点对点群发、在联网电脑上用短信端口群发。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后,国内几大电信运营商加大了打击力度,特别是对小灵通和短信端口强化监管。根据报告,这两种垃圾短信发送方式正不断式微,目前83%的垃圾短信是用普通手机卡发送的。
这种变化也为进一步监管带来了难度。一般来说,运营商从监控到异常群发,到采取措施封卡,需要一段时间。但垃圾短信发送者买来手机卡后,往往不会重复使用,而是一下子耗尽卡内余额,弃卡,然后再买新卡。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策略,使得运营商的常规监管手段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360的报告显示,广东、北京、吉林是目前国内垃圾短信的最大的三个来源地,特别是广东,该省手机发送的垃圾短信占全国的1/8。据分析,这与垃圾短信的游击策略相关——广东目前存在大量的短信套餐优惠卡,每条发送成本远低于0.1元,很对发送者的胃口。据悉,这类卡在正规市场上不太容易找到,买卖交易往往是通过民间、甚至是地下渠道。
若按运营商分析垃圾短信的来源,中移动旗下的手机最高,占41%;联通其次,占36%;中国电信较少,占15%,但如果算上小灵通的垃圾短信,电信所占份额将明显上升。所有手机号中,联通的“155”号段堪称“毒王”,近1/4的垃圾短信源于它,估算起来,今年前六个月内,155号段手机大约向全国用户发送了220亿条垃圾短信。
360在报告中提醒说,垃圾短信的危害,不仅是骚扰,目前更表现为欺诈信息、违法信息所占比例快速上升。据统计,上半年各类垃圾内容中,冒充亲友、中奖、以扣费等名义试图欺诈的内容,占所有垃圾短信的37%;销售各类违禁物品(比如所谓“克隆手机卡”)、办假证假发票、推广色情服务等违法信息的占29%;而传播房产中介、打折促销、移民留学、理财荐股等广告信息的占34%。
相关链接 垃圾短信之“最”
■发送量最大的五类垃圾短信:房产广告(19%)、冒充亲友诈骗(19%)、假借中奖诈骗(17%)、开发票办假证(14%)、违禁物品销售(12%)
■被举报最多的五个垃圾短信号段:联通155、联通130、联通132、联通131、电信153
■最热的五个垃圾短信关键词:免费(吸引用户关注)、农行(诈骗最常用的银行)、话费(促销信息常用)、我要上春晚(热门电视、骗子最爱)、优惠(吸引用户关注)
■最隐蔽的诈骗方式:模仿快递员发来假冒的“签收”短信,或是模仿运营商的未接来电短信提醒,这两大垃圾短信欺诈十分隐蔽,用户稍不注意,主动回电,就可能被逐步引诱,造成损失。(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