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矿产资源供给,一靠开源,二靠节流。开源需加大地质找矿力度,节流则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资源,其关键在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在9月23日召开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之“先进技术方法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论坛上,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刘亚川表示。
他说,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攻关,我国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形成了一批技术创新成果,但面对自然禀赋极差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的进步远不能满足“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给”的客观要求。他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新工艺技术在现有矿山企业的推广使用,推动行业进步;注重研究深部矿的选矿工艺技术,青海、西藏等生态脆弱地区的矿产开发技术;加强新材料研发,提高资源价值。
他建议,应要求企业必须在认真开展采选冶工艺技术研究并取得科学的经济技术指标后,方能获得矿权。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推动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建立,并在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中加大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的支持。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冯安生持同一观点。他说,要下大力气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技术基础、标准体系建设、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剂研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由开幕式及主论坛、3个土地资源分论坛、1个矿产资源分论坛组成。专家学者、国土部门将共同研究节约大战略的深刻内涵,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理论创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出谋划策。(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