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陕西:“首席工程师”让中小企业借力“扬帆”

2012-10-11 10:02:12 来源:

  两年以前,从事多媒体展示技术的西安灵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徐建荣尚不敢奢望他的事业能有今日之发展:由几十人的规模壮大到拥有260名员工,公司所属的专利从无到有,年产值今年预计超亿元……

  “多亏了省里为公司输送了‘首席工程师’,我们才得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徐建荣说。

  拥有各类科研人员110万的陕西省是科技资源和人才大省,但“盛名”之下,民营经济欠发达,中小型企业人才匮乏、科研力量不足。与此同时,许多科技成果没有实现转化,成了“躺在报告里”的成果。

  据新华社报道,为解决中小型企业科技力量的不足,2010年底,陕西省建立了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制度,每年选派高校、科研院所的10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小科技型企业挂职。“首席工程师制度是在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对一’、长期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打破人事关系‘终身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科技难题。”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奚正平说。

  至此,徐建荣和吴亚峰原本平行的生活开始产生交集。2011年初,吴亚峰作为第一批“首席工程师”被选派到灵境科技有限公司。从那时起,这位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专家每周来公司2至3次,指导解决技术问题,遇到重大科技难题时,便借助于他背后的高校资源寻求解决。

  在吴亚峰的带动下,公司的科研人员从十几人增加到五十多人,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的专利从无到有,产值一年一个台阶,今年预计将超过亿元。“通过到企业挂职,我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实践能力,不再像以前一样‘闭门造车’了。”吴亚峰说。

  受益于“首席工程师”制度,越来越多的陕西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始借助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扬帆出海”。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陕西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效益额从2010年的102亿元上升到216亿元,增长111.7%。今年上半年,陕西省中小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30亿元,同比增长25%,成为陕西“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