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成功从‘野败’开始,超级杂交稻从‘长草不长谷’的失败育种中取得突破……”
“学术腐败祸国殃民,是中华崛起的大敌……”
“不成熟的技术不去宣传,有了实在东西才向外推广……”
这是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现场,袁隆平、金展鹏和于起峰3位院士结合亲身经历宣扬科研诚信,呼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来自湖南省内11家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和导师共1600余人聆听了报告。
袁隆平: 灵感是创新的火花
身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话题始终离不开他钟爱的事业。他特别提到一次自己没有被失败打倒,反而激发了创新灵感的经历。
有一次试验田验收,稻谷减产了百分之几,稻草却增加了近70%,袁隆平实验室招来了别人的风凉话。
袁隆平左思右想,从表面上看,这个实验是失败了,但是仍有其成功之处——袁隆平发现,实验真正的焦点应当是水稻究竟有没有杂种优势,而稻草增加恰恰证明了水稻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只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这个优势没有体现在稻谷上。
经过几番技术改进、尝试新的配种组合,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也从此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认为,真正的成功靠的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
研究杂交水稻是农业科学,就像种水稻一样,也需要汗水的浇灌。回忆起大中午带着水壶到田间观察的苦日子,袁隆平乐在其中。“科研就要脚踏实地地苦干。”这是他一贯强调的科学精神。
科研当中的灵感,不仅需要知识积淀,还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次难得的机遇。袁隆平说:“及时捕捉和运用在探索中孕育和迸发的灵感,对科研有很大帮助。”超级杂交稻的理想株形,就是他在江苏看到一个长势很好的水稻品种后产生灵感并最终确定下来的。
在袁隆平看来,灵感在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同等重要。“灵感是知识、经验、思索和孜孜追求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它往往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突然产生,并擦出思想的火花。”
金展鹏:学术腐败是中华崛起的大敌
“如果科研人员弄虚作假,互相糊弄,卫星还能上天吗?如果弄虚作假之风盛行于各行各业之中,这个国家就会灭亡;如果弄虚作假之风毒害了青年,这个民族就没有前途。因此,学术腐败祸国殃民,是中华崛起的大敌。”也许谁也没想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家竟然会有如此大的话语力量。
14年来,这位坐在轮椅上坚持教学和科研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全身只有脖子能动,被誉为“中国的霍金”。从事材料领域中相图研究的他,早在30年前就因“金氏相图测定法”被称作“中国金”。
事实上,无论是教授每一堂课,进行每一项科研,发表每一个见解,金展鹏的一生中都充满着科学精神与学术腐败的斗争和选择。他痛恨学术腐败,并与在场师生共勉道:“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科学家,一生都要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反对腐败。”
“青年科学家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金展鹏表示,坚持科学精神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客观地辨别自己的分析与书本上的说法。
“然而,从前人的工作中汲取智慧,更要注重学术道德的问题。”在金展鹏心中, “尊重别人的劳动,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讲学术道德就是要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而不是要变成谨小慎微的君子,看权威的脸色行事;而不是一味否定自己的观点,扼杀闪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