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大学成功研制出“纳米耳”,可以探测到强度为-60分贝的声波,比人耳的灵敏度高几百万倍。这种“纳米耳”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直径约60纳米的黄金纳米球,它在激光束的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在受到微小声波的作用时会沿声波方向产生纳米级的振动,纳米黄金球的这种运动可以通过暗视场显微镜观察到并进行摄像记录,由此可以测定出微观世界极其微弱的声波。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可回收利用的新型防辐射屏蔽材料。这种材料含有铁颗粒、石蜡油和硼化合物,看起来像湿的黑色砂子。与传统重混凝土相比,这种材料重量要轻20%,而且可重复使用。它填充在钢制容器中,置于实验终端以屏蔽辐射;若此处不再使用,可从容器中取出,异地再用。
法国
采用新技术从工业废水中滤出黄金;证明蛋白质中水化膜并非不可替代。
10月,法国巴黎一家名为MagpiePolymers的公司开始售卖一项类似于“炼金术”的专利技术,能从废水中过滤黄金。该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从工业废水中提取贵金属的方法,即使是含量极微的稀有金属也能提取出来。提取工艺是利用一种微小的塑料树脂小珠,当废水通过这种小球泵出时,金、铂、钯、铑等稀有贵金属会慢慢地粘在珠子上,从水中分离出来。据称1升这种树脂能处理5─10立方米废水,提取价值3000─5000欧元的稀有金属。新技术除了提取微量贵金属,还能用来过滤水中的有害金属,如铅、汞、钴、铜和铀。
8月3日,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发表公报称,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证实,一种聚合物纳米膜拥有和水化膜类似的特性,能够维持蛋白质活性。这种纳米膜的作用将为工业、药理学和医学等领域开启新的研究方向。
日本
开发出能从饮用水中去除砷的廉价材料、不使用稀土的电动机、低熔点玻璃和转换率达37.7%的太阳能电池。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廉价材料,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去除饮用水中的砷。
日立制作所的研究人员采用非晶硅金属制造马达的铁芯部分,从而成功开发出不使用稀土的高效率永磁同期马达。该马达目前已经发展到产业用的11千瓦级别。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该材料在受到光照射时可以在固化和液化之间反复转换,而且不受温度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新型光机能材料等方面。
日立制作所与日立化成工业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在220─300摄氏度就可以熔解的低熔点玻璃。该成果可应用于金属与电子部件的焊接材料。由于其可以利用各种光源进行加热熔融,将使各种部件的构造设计与制造程序大大丰富。
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研究开发机构与夏普公司开发出世界最高转换率的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的吸光层是由三层铟镓为主的化合物构成,转换率可达到37.7%。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与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晶体管,可以将在电脑等电器中使用的半导体集成回路的消耗电力降低到目前的十分之一以下。人们期待该研究成果在未来可以大幅度降低数码产品和手机的电力消耗。
韩国
以国家层面科研项目为依托,继续加大在纳米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在燃料电池领域也有新的突破。
6月,韩国知识经济部和教育科学技术部表示,韩国到2020年将投入51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2亿元)推动“纳米融合2020项目”。为此,韩国政府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整个阶段提供资金支持,并成立专门的财团法人机构,赋予其计划制定、课题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独立行使权,力促推出10个全球明星级纳米技术融合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