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24日凌晨,苹果公布了201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作为本财季最受瞩目的季报,苹果交出的答卷却让那些曾经对苹果寄予厚望的投资者失望至极。
与之前苹果单季净利润增长率最高可达125%的增速相比,苹果2013财年一季度净利润0.1%的增长率或许意味着苹果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财报公布之后,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苹果股价应声大跌了10.37%至460.16美元。自去年9月份以来,苹果股价已下跌近30%,市值缩水约1900亿美元。
这近乎于0的利润增长率,或许意味着苹果已经进入“下行”拐点。
事实上,业内普遍认为,苹果出现如此低速增长,与产品的创新乏力有关。
有分析指出,尽管iPhone5仍然获得了较好的销量,但这并不能说明苹果的产品仍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事实是,自乔布斯引领苹果全球旋风以来,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买苹果新产品,不单纯是买一件美观、方便、时髦的产品,更是买一个惊喜。
正因为惊喜不断,才让众多“果粉”不惜加速淘汰手里的苹果产品,斥资追买苹果推出的新品。在这种效应下,苹果通过推陈出新,业绩呈几何效应增长。
但是,随着乔布斯的离世,苹果产品的创新似乎停滞不前。从iPhone4S到iPhone5,除了硬件有所提升外,外观设计几乎没有改变。
以科技革命著称的苹果,其“新产品”是在老产品上的微调,祭出这种从外观到功能都大同小异的产品,难脱创新乏力的“吃老本”之嫌。
很多“果粉”对苹果近1年来推出的产品颇感失望,有“果粉”更是质疑说,软件和应用等苹果创新的核心,无论是ipad、iPhone4S还是iPhone5,都没什么改观,当年苹果挑战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诺基亚等IT巨头,靠的是应用创新,而不是拼硬件。
在创新不足的情况,苹果依然占领着市场主导地位。
但这种驱动因素现在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种种迹象表明,苹果正在从一个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增长的公司,转向依靠市场需求来实现增长。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逐渐饱和,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主要竞争对手三星步步紧逼的情况下,苹果必须寻找到新的市场增长点。
显然,在找到市场新增点且成功发掘的过程中,苹果将不得不经历一段低迷的时期。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苹果公司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正在调低产能,被视作iPhone以及iPad系列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不足,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苹果产品需求正在放缓的事实。
面对创新能力不足受到质疑的同时,来自三星、微软、HTC的挑战,也在步步紧逼。
业内普遍认为,三星在智能手机产业中,是惟一可以挑战苹果的对手。
在苹果以“在旧有机型上升级”完成所谓新产品的推广之时,三星陆续推出Galaxy S、Galaxy S II以及Galaxy S III,并一鼓作气推出Galaxy note I、Galaxy noteII。
据瑞银近期公布的第三次移动设备和移动操作系统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三星在移动设备市场的地位正在上升,具体表现在三星的保留率在过去12个月中出现了明显上升。尽管仍低于苹果,但也已达到45%,高于2011年时的28%。
对此,TMT行业资深分析师曾韬告诉记者:“三星可能没有苹果那么有革命性创新精神,但在产业链整合能力、产品核心技术和营销方面与苹果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苹果,即使在产品创新方面也不可小视。而三星终端的产品线比苹果要长,从99元的功能机到5199元的最新Note产品都出现在销售柜台上,凭借三星的品牌号召力和有效的营销,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覆盖消费群,扩大销量。这是苹果所不能比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