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样品进行冷却之后研究组选取了其中微小的晶体颗粒以及熔化的基质样品进行了分析。起先研究人员们试图寻找那两种岩石成分类型可能相关的方面,如或许这两种岩石成分原本便是来自同一处的,这是由于其中一种成分结晶的速度更快而另一种结晶的速度较慢引起了成分的分异。
然而格罗夫小组的发现是:这两种岩石成分的差异实在太大,难以用同源理论来解释。相反它们很可能来源于水星上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为对这一现象最简单的解释便是:一个巨大的岩浆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岩浆洋逐渐冷却并形成不同成分的结晶。在冷却之后这个岩浆洋后来又再次发生了熔融,并将大量熔浆以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形式抛射至水星地表。
格罗夫认为这一岩浆洋的存在时期非常早,或许是在水星形成之后100万至1000万年内,其成因可能正是此前形成水星的剧烈过程。随着太阳星云逐渐冷凝,大量小型的物质团块相互撞击,逐渐吸积变大,形成原始的星子,并在相互撞击合并中形成大行星的雏形。这种早期的撞击和吸积过程可能导致行星的表面完全熔融,这样的过程让存在一个岩浆洋的可能性变得现实。查理表示:“探测器获得的数据必须与实验室实验结果相结合。尽管这些数据本身很有价值,然而实验可以让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行星演化历史进行解译。”
拉里·尼特勒(Larry Nittler)是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地磁研究部的一名科学家,正是他最早领衔一个研究组从信使号的数据中识别出了两种不同的岩石类型。他表示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结果揭示了一个非常可能的水星早期演化历史。
尼特勒表示:“我们正逐渐填补更多空白,或许此后还会有新的发展,然而这项研究确实确立了在未来面对新的数据时的一种思考框架。”他说:“从令人兴奋的数据到真正的理解,这项工作让我们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