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代表委员聚焦互联网行业三大乱象

代表委员聚焦互联网行业三大乱象

2013-03-12 11:47:14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0.5小时,平均下来每天约3小时。

  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不和谐”现象。治理网络乱象,成为本届两会代表委员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乱象一:互联网企业不正当竞争 网民成为受害者

  今年1月,针对某软件公司诱导网民安装其软件,通过不兼容、难卸载等方式阻止网民安装其他同类软件产品,并同时诱导用户删除竞争企业的软件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约谈了该公司并给予其行政告诫。

  “类似的互联网企业不正当竞争现象比比皆是,不仅严重破坏了网络诚信和秩序,也危害了使用这些互联网产品的网民利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说。

  据了解,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造成竞争对手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互联网企业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不仅是“竞争对手”,更是广大网民。如软件公司用推荐诱导、默认同步安装甚至伪装成微软官方补丁等方式,将旗下产品强行安装至网民电脑中,通过默认设置、强制升级等方式,修改用户的浏览器和主页设置。

  “针对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旧的法律已无法适应,暴露出执法范围过窄、执法手段不足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施杰说,执法力度偏轻,也导致部分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愿意接受罚款和处罚的现象,无法遏制违法行为。

  高文委员提出,国家应当及时完善、修改法律法规细则及惩处条例,加重对违规企业的打击力度,施以重刑。“必要时可追究刑事责任,让损害网民和公共利益的互联网企业因不正当竞争而付出沉重代价。”

  乱象二:网络密布“免费陷阱” 公民个人隐私被泄露

  免费杀毒软件泄露用户隐私、非法钓鱼网站窃取用户信息……随着网络安全问题不断暴露,让网民大呼“上网如同裸奔!”

  一些不法企业甚至知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抓住网民心理,在互联网上设计诸多打着“免费软件”“免费游戏”幌子的“免费陷阱”, 通过技术手段在网民不知情或对相关软件使用条款不了解的情况下,窃取个人隐私信息,甚至造成了网民的财产损失。

  “加强网络安全隐私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程苏说,网民个人信息被窥视、泄露和非法利用,暴露出互联网行业发展不成熟、行业监管力度不足、法规不健全、企业缺乏自律意识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本届两会已有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尽快制定专门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当前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明确滥用个人信息如何制裁、由什么机构负责执法等。

  “除法律层面外,很多信息安全问题是执行不善造成的。”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不遵守法律的代价太小。对于一个市值几十亿甚至更多的企业,几十万的罚金无济于事,应加大处罚力度。”

  高文委员呼吁,互联网企业应加强自律意识,并接受来自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和民间专业安全技术爱好者的检查与监督。

  乱象三:网络广告和淫秽信息难清除 对未成年人伤害大

  浏览网页时,含有广告的小窗口接二连三跳出;随着鼠标移动,被迫阅读广告,影响上网速度,甚至一不小心就自动跳转到色情网站……这让很多网民头疼不已。

  • 相关阅读
  • 李彦宏:技术创新永远是互联网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的灵魂依然没有改变——技术创新永远是这个行业的核心驱动力”,1月19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12百度年会报告中说出这个句子时,态度坚定而又确信。  实际上,去年...

    时间:01-22
  • 我国将强化互联网行业管理

      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今天(12月27日)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2013年我国将强化互联网行业管理,修订域名、IP地址资源管理办法,提高网站备案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微媒介、即...

    时间:12-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