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厦大科研人员破解深紫外线LED应用难题

厦大科研人员破解深紫外线LED应用难题

2013-03-22 12:09:29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康俊勇教授研究组下的课题小组通过在高铝组分氮化物深紫外线发光二极管(LED)表面覆盖一层超薄铝膜,从而破解了制约这一发光器件得以更广泛应用的“光抽取效率”关键难题,为未来此类器件在医疗、环保、军事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开启新的方法和思路。日前,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涵盖自然科学所有领域的在线开放刊物《科学报道》上。

  所谓深紫外线,是指波长短于280纳米的紫外线。这种光源可在水及空气净化、疾病治疗、信息技术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但长期以来,受限于高铝组分氮化物本征特性和制备工艺,从发光二极管抽取深紫外线的效率非常低,这也就意味着,电转化为可用光的部分很少,造成了“光能”的流失,大大制约了深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更广泛应用。

  经过几年攻关,课题小组副教授黄凯与博士生高娜等成员借用一个超薄铝膜破解了这一难题:当课题组在一个深紫外线发光二极管表面镀上一层仅有5纳米的超薄铝膜时发现,这层铝膜不但没有像传统镜子一样将器件发出的光更多地反射回去,反而巧妙地将器件向侧面射出的光收集起来,穿过铝膜层,神奇地从正面射出,实现了光抽取效率的提高。

  • 相关阅读
  • 日开发出新型高效深紫外线杀菌LED灯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10日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深紫外线杀菌LED灯,和传统的低压水银灯相比,具有体积小、省电、环保、寿命长等优势。  据日本时事社网站10日报道,在医疗和食品领域,经常...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