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你的网络信息安全吗?

你的网络信息安全吗?

2013-03-22 15:41:09

来源:

  当前,信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被深刻信息化,而且商业领域、政务领域、国防领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正变得越来越密切。毫无疑问,我们已步入一个极度依赖网络信息系统的时代。然而,一个亟待我们正视的现实是,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同时,也使得个人信息安全以及国家信息安全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而一些因信息泄露而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担忧。

  警惕手机变“手雷”

  相比于几年前,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影响的人们,对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已经愈发警惕。但尽管如此,当笔者对周围的亲戚朋友进行一些有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调查时还是发现,在具体实施操作时,人们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仍然懵懂。

  小元是一名在京城打拼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上下班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地铁上度过。为了打发这些时间,小元隔三岔五就会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装载各种有趣的、最新的APP应用来玩。但她很少注意到自己手机上安装的这些应用有很多已经默认同意的条款,直到安装了某款热门APP,软件提示她必须允许该软件“读取通讯录、日志”,甚至“读取手机状态和ID”……而另一游戏应用还会经常要求读取她手机中的“大概位置(基于网络)或精确(GPS)位置”,她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据了解,这些应用中要求读取私人信息的选项有的可以选择放弃,有的则已经默认同意,没有更改的可能,这就意味着,用户要么接受条款要么放弃使用该应用。为了继续使用这些应用,不少用户都会点击“同意”,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此后他们手机内的相关信息就可能会被肆意上传到互联网的某个服务器中,从而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埋下“定时炸弹”。

  当然,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心的,在刚刚过去的“3·15”,一些被曝光的网络安全事件提醒人们,你所在的位置、跟谁通了电话、发了短信、玩什么游戏、几点玩游戏以及搜索过什么新闻、看过什么网站……这些或许都可能通过你使用过的一些网络应用被传递到无数的网络服务器上。透过这些信息,你的年龄、爱好、职业、经济收入、人际圈子等各种私人情况便基本一览无余。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84.8%的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每人遇到2.4类信息安全事件。另有数据显示,近八成的个人信息泄露源自信息所有者的内部作案。许多网络服务提供商或政务、医疗机构等保存有客户姓名、地址、电话等各种个人信息,但却没有在传、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建立起保护隐私的完整机制,从而导致大量民众受到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再引两会代表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网络安全问题也再次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高度重视。多位代表委员关注互联网隐私保护问题,并建议国家加强立法监管。许多代表委员认为,信息一旦泄露会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隐患或直接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个体利益的严重损害。

  今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就把“信息安全”作为代表议案;连续三届当选政协委员的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也表示国家应加快《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法》,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和推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立法。“除了法律层面外,很多信息安全问题是执行不善造成的。”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不遵守法律的代价太小。对于一个市值几十亿元甚至更多的企业,几十万元的罚金无济于事。同时,侵犯个人信息行为隐蔽性强、取证难等,也使得信息泄露屡禁不止,形成‘监管真空’。”

  • 相关阅读
  •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 加强网络信息保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

    时间:12-28
  • 德信用机构拟借社交网络信息评估个人信用

      人们在社交网站上的言行能否影响个人信用?至少在德国可能会这样。德国最大信用评鉴机构夏华(Schufa)打算把社交网站作为其判断客户信用状况的信息来源之一,这一计划招致多方指责。  德国北德意志广播...

    时间:06-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