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稍早之前的3月13日,方正证券已经正式在淘宝网天猫商城开设旗舰店,其销售产品包括资讯、软件、理财咨询产品、会员服务以及旺点数据宝。其中,资讯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既有公司对市场的观点分析,也有公司投顾的个股模拟组合等。购买方式与普通淘宝购物无异,可通过支付宝直接完成。
另一方面,网络信贷、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也正在不断地对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和支付业务进行侵蚀,尤其是在小微金融领域,同样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受冲击最为严重。2012年12月,民生银行、包商银行等牵头成立了“亚洲金融联盟”,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多元化小微贷款业务。而这个举动,则被业内解读成为对抗互联网巨头们网络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
大多数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支付市场正在对传统的银行支付业务构成威胁。数据显示,2012年互联网交易的总金额为38412亿元,同比增长70 .46%,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 .72万亿元的18.54%。
不过,监管层的态度则是支持更高效率的金融支付工具,以及引导网络金融的发展,从而倒逼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截至2013年1月8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累计发放了223张支付牌照。
变革
互联网重构金融业格局
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是便捷、高效、低成本改变了银行依托于网点建设的发展模式,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提升了金融效率。二是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与金融脱媒现象加剧已是两大必然趋势,而金融脱媒的深化将对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构成不小的冲击,并且将侵蚀相当一部分利润。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未来如果允许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社区和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金融,那么,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支付体系的垄断格局,传统的金融机构业务将遭遇巨大挑战,因此,银行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治理结构、激励机制都必须进行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称,“目前,有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直接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在金融服务的创新和用户服务体验方面比银行有优势,这给银行电子化支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们看到已经有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开始重视电商、金融平台的建设,并且,银行与支付企业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虽然现在第三方支付所占有的市场比例较低,但这显然已经对金融行业电子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实际上,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内的一些新兴金融业态,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适应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潮流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银行业可以加强与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合作,加快移动支付版图的建设,提高在支付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大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此外,“金融行业最为重要的是用一个很高效率的手段来分析辨识客户,从而进行管理风险,这是金融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如果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那么一些客户的交易行为就会形成大量的交易数据,如果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银行就能够有更多的渠道去做贷前调查以及监控企业资金流向,从而控制风险。此外,还能够根据这些数据推广更多的金融产品,因此,互联网金融能给现代金融业注入更多活力。”郭田勇进一步分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