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名主持人曾在电视节目上调侃说,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变化,恐怕莫过于淘汰了手表。然而,智能技术的发展再次挑战了人类的想象力,智能手表正以颠覆传统的新形象,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期待。
所谓智能手表,是指在手表中内置智能化系统,通过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连接网络,从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邮件及照片和音乐等。从技术角度来说,智能手表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仅仅是把现有手机、MP3、移动上网、电子地图、网络支付等服务功能与传统的手表融合到了一起。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掀起的“移动风暴”,令追求小巧、方便成为一种趋势,而智能手表可理解为这一趋势的合理延伸。
智能手表的理念早在2000年以前就有,在此后的10多年间,美国、日本等一些公司推出过不同的智能手表产品,因为功能和技术方面的局限性,都没有在市场上引发大的反响。与智能手机等其他移动终端相比,智能手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可穿戴性”。这种特性赋予了它特殊的健康功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和运动量,监测佩戴者的睡眠情况等,未来有望成为人们贴身的保健卫士。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的分析认为,智能手表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未来3年内,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目前,智能手表总体上仍处于研发阶段,其面临的技术挑战主要有两个。首先,较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要小得多,需要更高质量的芯片。如何在不增加芯片体积的前提下,尽量承载更多的信息和功能,将是芯片开发者竞争的主战场。其次,智能手表的耗电量偏大,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减少充电频率,将成为未来评价各种智能手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利润空间正不断缩小,人们的手腕成了科技公司逐利的新目标。据悉,苹果、三星、微软、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都有研发和推出智能手表的计划。三星公司预计将向市场推出高、中、低档智能手表,并充分发挥电池、显示屏等硬件产品齐全的优势;微软则有意将智能手表作为进军硬件领域的新尝试;苹果或许不会率先推出iWatch,但在专利方面的优势似乎让它胸有成竹。
有一种担心认为,手表已经逐渐告别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已习惯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存在,能否重新习惯天天早晨把手表戴在手腕上,这恐怕是一个疑问。微软公司10年前就推出过一种可接收短信、要闻等信息的智能手表,因市场反映不佳在5年后退市。智能手表此番重新比拼,最后结果如何有待于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不过,根据国外调查公司反馈的信息,有近两成接受调查的消费者对苹果的iWatch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