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中国首台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HT-7正式退役

中国首台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HT-7正式退役

2013-06-07 11:41:44

  记者8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中国第一台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HT-7在完成最后一次放电实验,并经环评验收与设备监测等工作后,近日被中国科学院和环保部批准正式退役,成为中国首个获批退役的大科学工程装置。

  高参数稳态运行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运行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难题之一,国际核聚变研究同行们多年来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1994年底建成的中国第一台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HT-7超导托卡马克,1995年初正式投入物理实验,主要目标是研究准稳态高温等离子体特性和托卡马克稳态运行技术。HT-7的成功研制,使中国成为继俄、法、日之后第4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

  10多年来,HT-7共进行了近20轮放电实验,总放电次数为118000次,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实验成果和工程经验:2003年度获得超过一分钟的等离子体放电,入选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5年成功实现了306秒的稳态等离子体放电,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个可进行高参数稳态条件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公共实验平台。2008年3月,HT-7连续重复实现了长达400秒的等离子体放电,电子温度1200万度,创造了当时国际同类装置中时间最长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新纪录。HT-7是中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走向世界前沿的见证。

  稳态运行的核聚变反应堆产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相同,都是由原子核聚变放出巨大能量,因此它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苏联等国发起了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中国于2003年加入该计划,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是国内主要承担单位。

  在HT-7的研究基础上,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还研制成世界新一代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并于2006年首次成功进行了放电实验。

  据介绍,中国各相关部门对HT-7退役非常重视。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委托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编制了《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退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012年12月,HT-7退役实施方案通过专家组论证。等离子体研究所还委托安徽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对退役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了验收监测。环境监测数据显示,该退役场所没有造成放射性污染,达到无限制开放要求。

  等离子体所党委书记张晓东介绍说,退役后,HT-7主机移至展厅安置,部分组件搬迁重新安装,继续为EAST服务。

  • 相关阅读
  • 科学家设计核聚变火箭:火星之旅只需数个月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设想了使用核聚变火箭将人类送入火星轨道的新蓝图,艺术家构思的核聚变火箭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主要用于宇宙飞船启动段的能量收集。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人类一直无法实现快速行...

    时间:04-09
  • 中国科大打造量子信息和先进核聚变能协同创新中心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日前在京举行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中国科大联合国内外多个科教机构,共同打造量子信息和先进核聚变能两个协同创新中心,目前两个中心已进入建设运行阶段。  据了解,量...

    时间:10-15
  • 受控自持续核聚变或现新曙光

    长期以来,有一神奇的现象导致研究人员无法实现可控自持续核聚变反应。然而,最近美国物理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找到了解决该谜团的途径。...

    时间:05-03
  • 朝鲜宣称掌握核聚变技术引发韩国西方臆测(图)

    美军Mk-15型氢弹   本报记者/魏东旭  最近,朝鲜半岛局势趋紧,韩国“天安舰”沉没谜团尚未揭开,5月12日又曝出朝鲜“掌握了核聚变技术”的惊人消息。由于核聚变技术是研发...

    时间:05-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