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派:
下一代还懂得
这些文字的原身吗
@快乐虫虫危机:由于网络的原因,现在的汉字特别是被谐音字顶替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字甚至到了喧宾夺主的程度,而且正在由网络向各方面扩散。
@刘刘柳刘柳:央视新闻微博是否应该用网络语言,例如:童鞋?我个人觉得这对于学习和发扬汉语的精髓还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可以诙谐幽默,不希望看到错别字。
@曹溯:我不太喜欢网络上过于频繁地制造新词,特别是原本有那个词的,偏偏要弄谐音字,简直就是对汉字的侮辱。
@乔佳百合:网络上到处都是故意打谐音字的博文,真怀疑下一代以后还懂得这些文字的原身吗?
@Drunkeleven:在所有网络卖萌谐音字里,最让我难忍的就是把吃写作“次”,比如说“好好次?”,还能再扭捏作态点儿吗?
@陈家小月:变态的网络文化!而且故意用肿么、神马……诸如此类的谐音字,还以为潇洒时尚,真不知这种现象正在误导着学语文打基础的孩子们!
@咪兔:好搞笑,由于网络的盛行,越来越多人不在乎打错别字了,还喜欢打谐音字,但如果是考语文,那肯定不及格了,养成这个坏习惯真不好。
@东方耳语66:小心把正确字忘记了,那就真成白字先生了。
@贺少安:建议明文规定:网络应正确使用国家语言文字,不得为增加趣味性而随意使用别字、谐音字,如“围脖”、“木有”等。因为长此以往会引起许多歧义,增添后人理解今人文意的障碍,增加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难度,不利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语言文字是很严肃的,容不得任意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