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通IC卡公用电话的“公话账号业务”被指有“盗费”漏洞。市民王先生发现,办理联通手机卡时,有项业务是将手机作为公共电话的记账账号,原始密码默认手机后六位数。但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一般不会主动提及该项业务的存在。没来得及修改密码的机主,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盗用”手机号。
近日,有市民反映称,路边的联通IC卡公共电话存在漏洞,可以盗用他人手机号码拨打电话,由此给机主造成经济损失。北京青年报记者试验后发现,在猜对服务密码的情况下,确实可以盗打电话,如果一些机主服务密码过于简单,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此外,运营商在客户办理手机号码时并不告知服务密码会自动生成,并与IC卡公用电话业务相关。
手机话费莫名其妙变少
市民王先生介绍说,最近他朋友的手机充完值过不了多长时间话费就会莫名其妙地少很多。开始王先生的朋友并未多心,但话费总是花得太快,无奈之下他就去营业厅投诉运营商乱扣费。“业务员说不可能,打出来话费详单,确实是他手机打的电话,他也一头雾水。”
最后,王先生的朋友得知,自己的手机号很可能是被人盗用,在公共电话上被人盗打了。王先生解释说,只要想办法弄到别人的手机服务密码,就可以通过四个简单的步骤,随心所欲地盗打他人的电话。知道这个方法后,王先生曾经进行过验证,的确可以成功盗打电话。
公用电话不插卡就能盗打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跟随王先生在街边找到一部联通IC卡电话。王先生摘下话筒,在键盘上按了几个数字,过了几秒钟后又输入两串数字。“行了,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我现在就用这个电话给你打过去。”在王先生输入北青报记者电话号码几秒钟后,记者手里的手机果然响了起来,不过显示的却是一个陌生手机号码。接通之后,王先生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
挂了电话之后,王先生透露了免费拨打电话的“秘籍”。“看运气,就跟捡到银行卡试出密码一样。”王先生介绍说,一般的手机号都有服务密码,这个漏洞正是利用了服务密码才能打电话。
“在公话上先拨打1608888,然后输入你想盗用的手机号码,再输入他的服务密码,最后输入你想打的电话就可以了。”王先生紧接着又演示了一遍,换了一个号码后成功打到了北青报记者的手机上。“号码都是我试过的,有我朋友的,也有我自己编的,有的能打,有的不能打。”王先生说,只有猜对服务密码才能用。
北青报记者按照王先生的办法,也成功拨打了自己的电话和外地朋友的电话。
未告知客户原始密码与业务相关
北青报记者发现王先生所说的方法,其实是北京联通IC卡公用电话的“公话账号业务”。街上的大部分公话亭壁或电话听筒上都写着“免插卡:北京联通移动/固定电话用户,免插卡拨1608888,按照语音提示输入电话号码及服务密码,即可通话”。“北京联通信息导航业务中心”网站介绍,这项业务是北京联通在2012年10月1日推出的,在全市54万多部无人值守公用电话上都可以使用。客户只需将手机或固话号码作为公话账号业务的记账账号,将服务查询密码作为公话账号业务的密码,就可拨打本地及国内长途电话。
联通客服人员表示,“公话账号业务”必须通过服务密码才能使用。“原始服务密码是办卡时默认的,一般是手机号码的后六位或者办卡人身份证的后六位。”客服介绍说,原始密码并不能使用,需要客户自行修改新密码才能正常使用。
“办卡时,(工作人员)一般不会主动告诉(客户)原始服务密码是什么,也不会说明跟哪项业务相关,因为一般不会涉及到。”客服人员解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