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小米一开始就认为,小米盒子在接入了iCNTV未来电视运营的中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后,小米盒子不会涉及到点播侵权的问题,可是,很显然,采用视频聚合的形式,并不能作为小米盒子的长远发展之计,而且在内容上仅仅依靠牌照方也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因此作为进军智能电视产业的第一步,小米盒子一路走来,并不是很顺利。
小米盒子之后,作为进军智能电视产业的标志性动作,9月5日,小米电视智能发布,47英寸售价仅卖2999元,3000台很快售罄,立刻引起业界轰动。然而,随后就有网友指出,此次“小米电视抢购”存在虚假行为,这可能是一场骗局,也许,对于小米的饥饿营销,业界已经见怪不怪,只不过,对于此次的虚假行为还是也引发各界关注和热议。
而针对质疑和对所谓“饥饿营销”的指责,小米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所谓“抢购欺诈”问题,前述描述存在误解,由于抢购人数众多,为了减轻服务器压力,保持购买过程顺畅,小米会对抢购流量进行分流,但完全不存在“欺诈”“作弊”。
不过,对此专家介绍,所谓饥饿营销就是针对消费者急于抢先购买的心理,商家有意调低供应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或者只是为吸引眼球,增加人气。到底小米此次的“小米电视抢购”是否存在虚假行为,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对于发展智能电视产业而言,这却是互联网企业布局智能电视产业上的发展。
如今随着电视向大屏、超高清、智能化日趋发展,电视屏作为‘四屏’中的最大屏,争夺战已经白热化,现在无论是互联网企业、IT企业、软件开发商,还是传统电视厂商都已经纷纷在这一产业布局。有机构预测,2012—2015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6%,而据奥维数据方面显示,到了2014年智能电视规模将超过1500亿。
这样看来,智能电视市场的这块蛋糕的确是很大,如今,在继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家庭互联网,如今作为传统电视厂商的长虹也推出了自己的家庭互联网构想,尽管,目前国内的智能电视产业就整体发展而言,还处在初始阶段,但是,相信很快随着这两类厂商在智能电视市场上的角力,未来智能电视将会开启两条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