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更占优
对于设备供应商而言,各国电信运营商,尤其是中国运营商已经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竞争的激烈程度,超出人们的想像。
在中国移动的4G招标中,除华为之外,国内的设备商还包括中兴、大唐、普天、烽火、新邮通等,这些设备商同样也都参与了中国电信的4G招标。其中,中兴的份额排在前列,其与中国三大运营商关系密切,势力不容小觑。
同时,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简称诺西)、阿尔卡特-朗讯(简称阿朗)等国外设备公司也紧盯中国4G市场。
今年5月,欧盟原则同意启动对来自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及相关零部件等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之后,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动作。6月21日,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北京表示,欧盟暂时不会对中国电信企业发起“双反”调查,但希望双方就此进行进一步协商和谈判。
有观点认为,欧盟委员会是想借助“双反”,帮助欧洲企业稳固当地市场,获取中国4G市场份额。据称,当时欧洲电信企业还制定了在中国移动TD-LTE网络建设招标中明确的份额目标。其中,爱立信的份额目标为13%到15%,诺西为超过11%,阿朗为13%到15%,三家合计份额目标约40%。
在8月底中国移动TD-LTE无线主设备的招标中,爱立信、诺西各拿到了11%的份额,这较之前招标份额确实有所提升。
郝光明表示,相对于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状态,目前华为在国际4G市场的优势更为明显。当前,华为在国际市场主要选用FDD-LTE制式以及融合模式。截至今年9月,全球有213张LTE商用网络,其中华为部署了100张LTE和80张EPC商用网络,获得了200多个LTE商用合同。
“从挪威的全球最北端——北极圈内北纬78°13'分,到澳大利亚的最南端,从纳米比亚的沙漠地带、菲律宾的热带雨林到俄罗斯的冰天雪地,这些地方都有华为4G业务的影子。”郝光明向《环球》记者表示,华为为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日本软银、沃达丰等众多国外运营商开通了LTE商用网络,在美日韩之外的国际市场上,华为的4G处于明显领先地位。
端到端的布局
随着4G时代的来临,各终端生产商早已按捺不住,纷纷推出4G手机等终端产品。华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9月初,媒体纷纷报道,8月30日,中国工信部发放了国内首批4G手机入网许可,包括4家厂商的4个产品,分别为三星GT-N7108D、索尼M35T、中兴U9815、华为D2-6070。
其实,当时iPhone5S、iPhone 5C也已经通过工信部的入网许可,但iPhone5S、iPhone 5C尚未发布,出于保密,外界并不知情。另外,当时有多家国内外手机厂商的4G产品正在进行测试,目前酷派等手机也已获入网许可。
华为对于其手机业务非常重视,期望在4G时代能够“弯道超车”。10月3日,华为在秘鲁推出新产品Ascend P6,以拓展秘鲁智能手机市场。之前在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也推出了新手机,以拓展当地市场。华为终端中国区总裁王伟军透露,明年下半年,华为LTE千元智能机可能出现。
不过,郝光明也承认,目前华为手机与苹果、三星等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方面。
同时,华为同样面临国内手机生产商的压力。华为与中兴、酷派、联想一同被称为“中华酷联”军团,四家实力旗鼓相当,后来者小米、魅族等也在穷追不舍,华为手机要快速甩开对手着实不容易。
目前,在4G终端上,华为在非手机类终端(CPE、MiFi、数据卡、Pad)和智能手机两个方面都做了准备。非手机产品方面,中国移动去年在杭州进行了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当时采用的CPE、MiFi等终端基本都是华为提供的;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移动的4G终端集采中,华为智能手机、CPE、MiFi、数据卡四类产品产品全线中标,取得超过三分之一的总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