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详解“万人计划”

详解“万人计划”

2013-11-06 11:43:59

  日前,“万人计划”首批名单发布,277名本土高层次人才入选,各界关注。这项人才工程为什么叫“万人计划”?将怎样改变中国人才的命运?又将对中国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访问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以及数位首批“万人计划”入选专家,且听他们——

  为什么叫“万人计划”?

  “万人计划”这个名字,不由得让人想起了2008年启动的“千人计划”。那么,“万人计划”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与“千人计划”的区别何在?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万人计划”全称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与 “千人计划”并行的国家人才工程,因其计划用10年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故而简称“万人计划”。“万人计划”与“千人计划”的区别在于,“千人计划”面向国际,任务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立足国内,任务是支持本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两个计划是我国“国字号”人才工程,可以说是“姊妹篇”。

  什么样的人能够入选“万人计划”?这位负责人说,计划体系由三个层次、七类人才构成。第一层次为从事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计划支持100名。第二层次是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五类,计划支持8000名。第三层次是35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支持2000名。

  “万人计划”设置三个层次,主要是考虑人才项目的梯次配置,便于根据不同成长阶段人才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万人计划”设置七类人才,主要考虑是覆盖国家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兼顾创新与创业人才、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人才、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等。“这个设计,体现了人才开发突出高端、亟须优先、梯次配置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国家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战略部署,有利于解决我国大师级人才匮乏、各领域创新创业骨干人才不足以及青年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等最迫切的问题。”

  给本土人才带来什么?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煜宇,27岁就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妹子,虽然专业表现优异,但也只能按部就班地评职称、长工资、申请经费。享受海归高层次人才的优厚待遇?她想都没想过。

  但是,随着不久前她入选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工作条件、事业平台、生活待遇等方面和“千人计划”人才一样受到国家重点保障,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

  “这些年,国内的科研环境软硬件其实并不比国外差,国际交流也渐成常态,但是仍有大批优秀人才流失。”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说,她前几年带的博士生毕业都想出国,因为大家都认为出国后再回来才有更好的待遇和支持。“现在有了‘万人计划’,博士生们都定下心来,安心留在国内继续做研究。”

  入选“万人计划”到底能享受哪些政策,一直是广大国内人才和社会各方面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万人计划”不是单纯的荣誉计划,而是一项用人计划,国家将制定政策、集中资源,参照“千人计划”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国内人才实际,从经费、政策、联系服务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支持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

  • 相关阅读
  • 中国“万人计划”首批入选名单发布

      记者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获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已于近日正式发布。  “万人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rdqu...

    时间:10-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