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活动现场,农民展示湖羊品种。
1月18日,第五届“魅力农产品嘉年华”在江苏兴化市落下帷幕。在这场由农业部指导、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和江苏兴化市主办的活动中,与会嘉宾围绕“电商时代农产品品牌化”的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
农产品,电商的下一片“蓝海”
在北京工作的李泽一是个讲究生活质量的年轻白领,而他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在网上买农产品。“山东寿光的蔬菜、甘肃定西的土豆、新疆的大枣、洛川的苹果,甚至是东北的大米,我都在网上买过。”他对本报记者说。
为什么喜欢在网上买农产品,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到菜市场和超市里挑挑拣拣的方式?李泽一告诉记者,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方便快捷,东西直接送到家里;二是这些东西都已经形成了“品牌”,有质量和卫生保障,吃起来放心。
在网上买农产品的方式究竟有多火爆?1月17日,在“魅力农产品嘉年华”的座谈会上,淘宝网副总裁余向海举了3个例子。
“2014年下半年,我们搞了一次关于吉林原产地大米的活动,一次卖了1万多吨,而且都是价格比较高的,一斤6元、10元多的大米;和山东烟台的一次合作,一周时间内,在网上卖了28万斤的樱桃,一次性销售规模突破1000万元;大家熟悉的‘双十一’,一天内,农产品单品中销量最多的‘清远鸡’,就卖了857万只。”
在电商研究者看来,2013年无疑是农产品电商化的“突破之年”。阿里巴巴数据显示,2013年,阿里平台上的农产品销售同比增长了112.15%,其中生鲜相关类目保持了最快的增长率,同比增长达194.58%;该年度,仅销售量最大的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