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我们进入“产业互联网”新阶段
目前,互联网正步入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专家邬贺铨将其总结为“大智移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大智移云”不仅深刻影响人们生活,更酝酿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智移云”因何而生?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大智移云”时代我们如何作为?为此,本报独家专访了邬贺铨。
“大智移云”彼此相互促进,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技术载体和推动力
记者:您判断进入“大智移云”时代的依据是什么?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云计算之间有何关联?
邬贺铨:“大智移云”是我在2013年8月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来的,其中“智能化”包括物联网和大数据挖掘支撑的用户体验。
我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综合到一起,提出“大智移云”概念,主要是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流量几乎年年翻番。移动互联网是以人为中心的,从用户角度看,“大智移云”中,移动互联网最为关键,正是它的发展,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和应用从概念上的讨论变成了现实。比如,早在2008年我国就提出了要建设物联网,但多年未成规模。手机等智能终端载体的飞速发展,大大推进了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结合,又使大数据的产生与收集成为可能。“大智移云”彼此又相互关联,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需要云计算支撑,大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反过来助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使软硬件更加智能化。
记者:您认为2014年是产业互联网元年,这与“大智移云”有何内在联系?
邬贺铨:“大智移云”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技术载体和推动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交融渗透,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有望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
互联网创新平台一直在变化。1985年以前是计算机;2005年以前是传统互联网;现在一直到2020年,将会以“大智移云”为中心。创新平台的每次演变,都会改变产业和技术路线。“大智移云”时代,智能化的终端、移动互联技术,将使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头25年主要是学术研究,1994年转为商业应用,2014年正好是商业应用20周年。“大智移云”时代让互联网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将与产业深度融合,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
在产业互联网,软硬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提速,生态系统争夺加剧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大智移云”阶段的产业互联网有哪些特点?
邬贺铨:首先,制造业尤其是传统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制造将智能化,卖产品扩展到卖服务,硬件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软件服务上。近年,ICT企业纷纷转型,服务收入、软件收入明显上升。比如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成功转型为生产型服务业公司。
其次,“大智移云”将推动软硬件加速融合。比如,传统的软件公司谷歌,不仅收购物联网公司,还向移动通讯、无人驾驶车方向拓展。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是利用所掌握的大数据向硬件领域渗透。通信和计算机融合提速。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通信公司过去一直都是手机市场的佼佼者,现在没有一个卖手机;如今几大手机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