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一顿迟到的热乎饭

2015-02-05 14:18: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向阳红09”船2月5日电(记者张旭东)“西红柿鸡蛋面帮我留点。”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傅文韬驾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其第100次下潜后,在水声通讯电话中向母船上的队友这样开玩笑说,当时他还不知道这顿热乎饭要等到12个小时以后。

  傅文韬3日驾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同济大学副教授杨群慧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学员在西南印度洋下潜。“蛟龙”号经过10小时紧张作业后浮至水面,但船舶上的水面支持系统A型架在起吊潜水器时,左侧马达突发故障,液压油泄漏,无法起吊潜水器。

  “我们在舱内看见潜水器10多次即将离开水面但都又落下来了。”傅文韬说,“当时我想应该是起吊潜水器的A型架出了问题,但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母船。”

  故障发生后,为保证潜水器安全,“蛙人”将A型架的主吊缆从潜水器上解开,潜水器开始在海面自由漂浮,母船在一定安全范围内密切跟随潜水器。

  同时,航次现场指挥部启动了应急预案,抓紧时间抢修A型架,并将突发情况告知舱内人员。“既已浮出水面了,我们知道生命安全肯定没有问题,最坏的打算就是在橡皮艇的配合下,海面开舱离开潜水器。得知正在抢修A型架后,我们一直在想多久能修好,我们要做多久的应急准备。”傅文韬说。

  为保证舱内人员安全,航次现场指挥部要求潜水器每10分钟汇报一次GPS位置和生命支持系统状况。

  傅文韬是舱内唯一没有呕吐的人,杨群慧和陈云赛都有较强烈的生理反应。从4日零时至3时,潜航员学员陈云赛虽已多次呕吐,但还是从傅文韬手中接过了与母船联络的任务。“潜水器载人舱非常小,每次下潜待10小时都很难受,而这次待了22个小时”。

  4日凌晨,A型架抢修完毕,起吊功能恢复,经检测各项技术状态正常。但为安全起见,航次现场指挥部决定等天亮后再回收潜水器。这条信息让舱内三名下潜人员兴奋不已,因为终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晃晕生活了。

  当水面支持系统的A型架稳稳地将潜水器放在轨道车上,科考队员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在三名下潜人员出舱后,科考队员与他们紧紧抱在一起。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