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血管性痴呆不等于“老痴”

2015-02-09 14:24:00

来源:解放日报

  寒冬时节,正处在脑血管疾病易发期。其中,血管性痴呆容易被误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日前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今年首场上海科普大讲坛上,精神卫生专家向市民科普:比起公众认知的“老痴”,血管性痴呆是可防可控的。

  事实上,血管性痴呆的病因通常与相关脑区的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等相关,同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引发的血糖、血压、血脂偏高,也容易诱发血管性痴呆。因此,血管性痴呆的防控就是尽量排除这些危险因素,同时要改变老年不良生活方式,如喜好烟酒、久坐少动等,还要尝试改变固执、孤僻或易怒等脾气。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痴呆发病率趋于稳定甚至有所下降,与注重早期控制“三高”不无关系。市精神卫生中心、交大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李冠军表示,痴呆并非“不治之症”,早诊断、早治疗都是有价值的。他们的临床实践也表明,尽早诊治可使痴呆轻度阶段的维持时间更长。

  李冠军等专家认为,老百姓对痴呆的误区还有不少,不利于有效诊治。比如有人认为痴呆是遗传的,其实它的家族遗传性不到1%。又如有人认为“人老了,总归会糊涂”,其实“老人”不等于“老糊涂”,若与本人前几年总体状态相比、与同龄人相比,家中老人的脑力出现较快且明显下降,就应高度警惕。(记者 徐瑞哲)

  • 相关阅读
  • 相扑选手怕体检抽血:手臂粗壮 难以扎准血管

    据日本媒体5日报道,来自蒙古的21岁青年逸之城骏是一名职业相扑选手。因为害怕体重超标及抽血,逸之城骏最害怕体检。...

    时间:02-05
  • 大货车轧碎小男孩手掌 医生取上臂血管给手指“搭桥”

    躺在病床上换药时,6岁的成成(化名)很坚强。”通过“寄居”在肚子上的方式,通过腹部皮瓣的“滋养”,希望成成的三根手指能重新长出新的血管,建立起血运来。...

    时间:02-03
  • 心脑血管病成南海人“第一杀手”

    而记者近日从南海区卫生部门的相关工作报告中获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是危害南海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病、肿瘤、脑血管病分别位居死因顺位的前三位。据调查,南海区居民食盐平均摄入量9.89克/天,油平均摄入量35.30克/天,盐和油的摄入量均高于中国膳食宝塔要求的标准。...

    时间:01-29
  • 广州拟修订献血管理规定 不限量免费用血拟取消

    (记者/黄少宏 实习生/李昊阳 通讯员/陈桃源)广州市拟修订献血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还新增加了对成分血的献血鼓励,规定捐献每1个治疗单位机采成分血与捐献200毫升全血享受同等的权利。...

    时间:01-16
  • 减肥反弹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减肥反弹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减肥后体重反弹并不断反复,会增加中老年女性发生心脏病的危险。结果发现,虽然减肥后,这些妇女的胆固醇、血压、甘油三酯和血糖等指标都有改善,但是体重反弹之后,这些指标又会恢复到减肥前的水平,甚至更高。...

    时间:01-13
  • 研究发现减肥反弹 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减肥后体重反弹并不断反复,会增加中老年女性发生心脏病的危险。...

    时间:01-13
  • 心血管病分分钟会夺命 更年期女性护“心”最重要

    女性在55岁~75岁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赶超男性。●更年期到来后,女性的心血管病会来得更凶猛,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在这个阶段超过男性 ...

    时间:01-13
  • 一种基因让皮肤细胞变血管内皮细胞

    一种基因让皮肤细胞变血管内皮细胞---日本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向人类皮肤细胞中导入一种基因,就可以使其转变为血管内皮细胞。...

    时间:12-25
  • 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使人更健康长寿

    适量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可刺激人体骨髓的造血功能,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

    时间:12-16
  • 赌王长女何超英因脑血管爆裂去世 享年68岁(图)

    萧玟铮认为母亲个性坚强,值得赞扬,家人表示何超英将在本周三(12月10日)在殡仪馆设灵,隔天出殡,仪式混合母亲信奉的天主教及自己信奉的基督教,之后...

    时间:12-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