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否有比天然金刚石更坚硬的人造材料?冠状动脉是如何形成的……2月10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结果,为上述科学难题一一给出了答案。这10项由两院院士和“973”计划顾问组等专家从去年270项基础研究进展中投票选出的成果,可以让我们一窥2014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发展的面貌和趋势。
长期以来,医学一直是我国基础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此次的十大科学进展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所占4席,他们分别是: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的能力;提出并证实极体移植可有效阻断线粒体遗传病的传递;利用极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精确推演出母源基因组信息;发现炎症性半胱天冬酶是胞内细菌脂多糖的先天免疫受体。成果分别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杂志上。
其中两项研究重点瞄准了试管婴儿技术。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剑虹、沙红英研究组与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研究组等合作,通过不同卵子间的核基因组移植,发现了有效阻断线粒体遗传病的治疗策略,将有可能有效防治遗传性的脑、心脏、肝肾等疾病。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研究组与谢晓亮、汤富酬研究组合作,发现了一种更加精确、高效的受精卵基因筛查手段,提高了辅助生殖技术,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福音。而另外两项入选成果则揭示了冠状动脉生成的真实机制和败血症诱发的内在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败血症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今年两大农学领域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