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差距是关键

2015-05-06 11:05:47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 缩小差距是关键

  ■本报记者 王珊

  中央政治局会议4月30日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即京津冀一体化不再是过去多年以来的“说一说”“议一议”,而是有了顶层设计理念。

  此次《纲要》的出台,给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指出,京津冀一体化是个长期战略,不能过分期待短期成果。“要研究透彻,不能太着急。”

  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究竟能承载多少人口呢?有专家建议,到202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最好不要超过2300万。

  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这是《纲要》的核心功能,也被认为是疏解北京人口的重要举措。

  “非首都功能”,即随着人口增加以及在长期追求“大而全”理念的影响下,除了承担政治、国际交往、文化教育以及部分科技创新四大功能之外,北京承载着太多其他功能,如经济中心、工业中心、交通中心、旅游中心……

  此次提出对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在专家看来无疑是一剂对症药,对于优化北京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作用。“有序”两字受到了陈耀的关注,即要遵循客观规律,包括人口流动和迁徙规律,产业转移和大城市发展规律。

  “以产业控制人口的方式是目前的首要调整方式,问题是在北京拥有绝对优势公共资源的前提下,产业和机构有可能疏解出去,但人却不愿意走。”陈耀说,如果在此过程中强化行政作用,势必带来混乱。例如,2008年奥运前期,首钢集团北京在职员工有8.9万人。按照搬迁计划,他们大部分人须随工厂搬至曹妃甸,但结果大部分人却选择留在北京。

  另有一点仍尚须明确。“疏解功能并不是说不发展。以工业制造业为例,北京也需要保留一部分。”陈耀说,界定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要突出主体功能,而并非是“一刀切”的不发展。

  应缩小两端差距

  国际上对经济体定义的标准之一是:从最高产出的核心区到该经济体的边缘区,总体差异不应高出两倍。而一组数据显示,当前北京每平方公里每年产出是1.73万元,天津是1.2万元,而河北只有1500元。

  “京津与河北相差已不是两倍,而是相差6~7倍。”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差距的弥合将是非常艰巨的战略任务。

  “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关系能否处理好,对于协同一体化至关重要。”陈耀说,如果只关注中心发展,对外围地区不去重视,一体化很难实现。

  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根据《纲要》,这些钱将用在支持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大领域。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交通和环保是需要“先行”的两个领域。“没有交通一体化,没有环保一体化,就没有京津冀一体化。”

  陈耀也认同这一观点,但他指出,必须避免出现一个状况,即交通方便后是否会出现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把优势资源更加集聚过去。陈耀认为,此次政府投资应集中关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同发展要抓好缩小两端的差距,这一点在中长期任务中要得到体现。”

  做好探索示范作用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城市群的典型代表,其协调发展机制被视为我国城市群发展道路的一种探索。“我们希望通过京津冀一体化,为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陈耀说。

  为此,有一点必须明确,即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把原来北京和天津不要的、发展落后的企业接走,而是要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在顶层设计的统一安排下,做好空间布局、城乡协调、产业分工的合作大文章,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必须认真调整京津冀地区50万人口以上城市功能定位,认真考虑把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中的有关机构、大型企业、商品市场、名校、名医院等,合理稀释到较远地区。”牛文元说,要认真尝试既从低端向高端的城市集聚、也要认真尝试从高端向低端流动的“逆城市化”分散。

  此外,增量调整也需要在考虑之中。“要用新增的产业去引导一部分产业和人口向外围转移,通过周边地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资源的建设吸引部分人口聚集。”陈耀说。

  牛文元希望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一个世界创新高地。“首先要建设的就是世界实验室基地和智能孵化基地。”牛文元说,如果每年能有一个新的产业转化出来,其创造的价值将是既有产业的10倍。

  • 相关阅读
  • 京津冀协同发展须抓住“核心”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时间:05-05
  • 年内统一检测标准食品安全成京津冀合作重点

    原标题:年内统一检测标准 食品安全成京津冀合作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又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次要啃的是质量标准一体化这块硬骨头——近日,京津冀三地质监部门召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协作管理第二次联席会议...

    时间:05-05
  • 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重大项目联合攻关

    为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天津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出台《关于加强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的若干意见》...

    时间:05-05
  • 发令枪响京津冀三地细化政策上路

    原标题:发令枪响 京津冀三地细化政策上路   静候多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终于获批。规划纲要之所以重要,是因其具有指导作用,总规不出,京津冀细化政策就难以落地。如今,随着总规的水落石出,三地酝酿...

    时间:05-05
  • 受益京津冀一体化战略 华夏幸福业绩抢眼股价涨停

    消息面上,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

    时间:05-05
  • 京津冀投资红利在哪儿 河北有望建新能源特区

      各方冀望多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终于获批,而财政部估算出的未来六年42万亿元投资数额更让三地多个行业亢奋起来。不少业内专家甚至惊呼,如果这些巨量投资落地,那对京津冀区域将是难以估量的强刺激,...

    时间:05-04
  • 京津冀携房地产板块迎政策春风 国企改革或提速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京津冀、房地产等多板块有望享政策暖风。   动向   政治局会议提六项要求   期...

    时间:05-04
  • 京津冀的投资红利在哪儿

    原标题:京津冀的投资红利在哪儿   各方冀望多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终于获批,而财政部估算出的未来六年42万亿元投资数额更让三地多个行业亢奋起来。不少业内专家甚至惊呼,如果这些巨量投资落地,那对京...

    时间:05-04
  • 京津冀携房地产板块迎政策春风国企改革或提速

    原标题:京津冀携房地产板块迎政策春风 国企改革或提速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京津冀、房地产等多板块有望享...

    时间:05-04
  •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气治理:呼吸新鲜空气有多难?

    谈及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元凶”,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郭允冲认为,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粗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时间:05-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