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首届科交会现场,看到参展商按地区和门类分布,几乎占满了整个展厅,新能源、电子、互联网、自动驾驶……各家的展位上都摆着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技术。进场的参展代表众多,甚至在安检口形成短暂拥堵,场内也是挤挤挨挨,他们不急不忙地在各个展位间踱步,不时停下来与参展商交谈,互相交换名片,有的还饶有兴致亲身体验展位上的产品样品。整个展厅热闹忙碌。
广州3D打印产业联盟由华南理工大学等超过100家单位组成,专攻3D打印技术。这次他们带来的金属3D打印机和巧克力3D打印机两款创新产品,颇有趣味的现场演示吸引了众多眼球。联盟副秘书长陈湖斌希望,能在这里对他们的技术感兴趣、愿意找到合作的企业,包括3D打印机的制造厂商、使用商。合作的方式不限,只要大家谈得拢,什么模式都可以。
对于科交会这个平台,陈湖斌直言“非常好”:“我们这个联盟科研实力强,创新技术多,一直以来苦于寻找可应用转化的合适机会;特别是参与进来的一些高校院所单位,由于体制原因,平时都是关在‘象牙塔’里搞科研,缺乏社会关系和市场对接,往往做出来一个好东西,不知道去哪儿产业化,结果只能当成科研成果评个奖、写个论文、拿个项目就锁起来。”他感慨,有了这个平台,他们这些科技成果的输出方要“找对象”一点也不难了,这不,开展到现在短短一个小时已有10来家企业表示有兴趣了。
来自北京的韩瑞广看得很认真,遇到有兴趣的便停下来耐心攀谈许久。他说,他们负责搜寻好的创新技术,向有关单位推荐。以前都是到处跑、到处抓瞎,效率低。这个国家级的科交会等级高,门类齐全,但参展的门槛却比较低,参加这样的展会,寻找新技术就轻松、高效得多了。“只是这个地方还是太小了点,显得稍微挤了一点,希望规模再扩大一点。”他说。
记者看到,来自俄罗斯乌法航空航天学院的一众“洋专家”夹杂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原来,在科交会上,他们不仅有一个展台,还刚刚与广州的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不过,“如果中国企业有好的技术,我们当然也不会放过,所以参展之余,我们还是会到处看看,跟中国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多多交流。”在陕西省钢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展台前,雄久科夫.拉什托维奇对其“高强度抗震钢筋无加热直接轧制”技术颇感兴趣。
记者了解到,本届科交会还开通了“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交易网上平台”,打造“不落幕”的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该平台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依托各学会和科协组织,通过整合科技工作者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建立专家库、科技成果库、企业需求库等数字资源库,提供专家企业在线互动咨询、科技成果网上发布,还提供企业需求征集、专利信息检索等服务。目前,平台已经收录了1200余项科技成果信息,数千名签约科技工作者为企业提供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