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科学家必须对人工智能武器表明立场

2015-05-28 10:37:52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科学家必须对人工智能武器表明立场

  科技日报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8日公开一篇评论文章表示,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必须要决定他们是支持还是反对致命自主武器系统(LAWS),就像当年物理学家对于核武器表态一样,因为“这块领域的风险很高”。文章作者同时表示:“致命自主武器系统被描述为战争的第三次革命,而前两次是火药和核武器。”

  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斯图尔特·罗素撰写的这篇评论,是《自然》杂志评论板块中一系列来自人工智能研究者评论文章之一。这些文章都与本期的《自然》专刊相关联,集中探索了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方面振奋世人的最新进展,包括描述了在合适的监管框架下,让自主控制的无人机在民间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及其所需要的一些科学和技术元素。

  此次刊登的评论文章主题凸显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出现的一些风险。斯图尔特·罗素认为,在未来几年之内,军方就可以组装带有武器的四轴飞行器和微型坦克,这些飞行器和坦克不需要人类干预,它们自己能决定“谁能活下来而谁又会死去”。但是,国际人道法律对于此类技术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现在也还不清楚,国际社会是否会支持一个限制或禁止此类武器系统的条约。

  作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深表担心。他认为一种超过人类控制的系统即将建成,而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些武器系统能涉及的范围和携带大型武器的能力,一定会受到物理定律的限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灵活性和杀伤力,却“将让人们毫无防御之力”,而这样的未来不会是人们想要的。

  罗素在文章中呼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科学家和他们所在的专业组织应表明立场,正如物理学家当年对于核武器,抑或是生物学家对于在战争中使用病原体表明立场一样。文章最后警示称,“什么都不做,就等于是支持继续发展和使用。”

(来源:科技日报)

  • 相关阅读
  • 科学家解释男人存在意义:雄性改善物种基因健康

    在许多物种中,雄性对繁衍的唯一贡献就是精子,生物学家长久以来都很困惑,为何在适者生存的进化过程中雄性能存活下来。...

    时间:05-26
  • 华人科学家首获“先驱奖”

    原标题:华人科学家首获“先驱奖”   日前,在第27届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年会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因在高压功率MOSFET理论与设计的卓越贡献,获“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成为首位...

    时间:05-25
  • 中国科学院实施“升级版”人才系统工程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科学院25日在北京宣布,将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争取早日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  作为中国科技“国家队”,中科院从2009年开始全面启动实施“人才系统...

    时间:05-25
  • 荷兰科学家开“试管餐厅” 食品均来自实验室

    名为“试管内的小餐馆”的网上试管餐厅,由荷兰科学家门斯福尔特开设,不过现时还在概念阶段。...

    时间:05-25
  • 深圳布局脑科学前沿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指出,深圳是国内承担脑科学先导专项的重要城市之一。而结合运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制备,包括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内的疾病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关诊疗新技术的研发。...

    时间:05-25
  • 深圳布局脑科学前沿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指出,深圳是国内承担脑科学先导专项的重要城市之一。而结合运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制备,包括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内的疾病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关诊疗新技术的研发。...

    时间:05-25
  • 深圳布局脑科学前沿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指出,深圳是国内承担脑科学先导专项的重要城市之一。而结合运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制备,包括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内的疾病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关诊疗新技术的研发。...

    时间:05-25
  • 科学家揭秘星系“死亡” 或因缺气体“窒息”

    此前,天文学家们多倾向于前一种假说,认为星系是被黑洞等物质突然间吸空了冷气体,导致星系瞬间死亡。...

    时间:05-24
  • 科学家揭示中药抗疟机理 有望开发新一代抗疟药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20日说,他们破解了传统中药常山的抗疟机理,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疟药。...

    时间:05-22
  • 中国一研究成果为法庭科学专项认可制度提供技术保障

    由中国国家质量总局、国家认监委组织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撑认证认可的评价分析、检测验证与有效性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1...

    时间:05-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