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西域汉文古籍:黄沙下的珍宝

2015-06-19 09:38:47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标题:西域汉文古籍:黄沙下的珍宝

  ①西域出土的《论语》十六国时期(304—439)写本

  ②《九姓回鹘可汗碑》拓本

  ③《千字文》曲氏高昌时期(499—640)写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在国家图书馆,一场名为“册府千华——西域文献保护成果展”的展览吸引了不少观众,让人们穿越时空,与遥远的西域展开了一场对话。西域文献,是指我国新疆地区出土的古代文献。这些文献保存了中古时期西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因而具有很高的文物与文献价值,对古代西域文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展览中,除了珍贵的孤本、各种语言文字的古籍之外,还有一些展品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西域出土的汉文古籍。这些珍贵的汉文古籍,或是当年从中原辗转流传到西域,或是当时西域人学习汉字后写成。千百年后,它们在新疆各地被发现。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看来,这些在西域出土的汉文典籍和相关文书,不仅为中华文化保留了珍贵典籍,弥补了现存遗藏的不足,更能够充分证明西域与内地之间自古以来的文化交融和密切联系。

  那些西渐的经典

  今天人们所谓的西域,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如同西方人口中的东方一样,以前中国人把玉门关以西的地方都叫西域,这是广义的西域。狭义的西域一般就是指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包括天山南麓、帕米尔以东、玉门关或吐鲁番以西的区域。”荣新江介绍说。“今天的塔里木盆地是一片流沙世界,但在这些流沙下面掩埋着很多废墟,很多珍贵的汉文古籍正是出土于此。”

  西域出土的汉文古籍种类非常丰富。“比如,从经籍方面讲,就有日本大谷探险队在和田发现的《尚书正义》、德国探险队在和田发现的《经典释文》等。经书中小学类的古籍也有所发现,比如在早期的尼雅遗址,考古队就发现了《仓颉篇》木简,那是汉代全国的识字课本,而且完全符合汉代简牍制度的标准尺度。”荣新江说。

  在西域出土的汉文经籍中,荣新江尤其提到了《孝经郑氏解》。“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荣新江解释说,“它是中国传统经典里失传的文献。南北朝统一以后,当时人们在文化上沿袭南朝,比如识字课本用的是《千字文》,读《论语》都读曹魏何晏的《论语集解》,而不再读《论语郑氏注》,所以《论语郑氏注》《孝经郑氏解》等就很少了。这件《孝经》来自遥远的和田,来自当时的西域国家,可以说见证了汉文化在西域的广泛流传,所以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西域,还有不少史书出土,比如楼兰出土的《春秋左传》和《战国策》。“尤其是在楼兰发现的晋代手抄《战国策》,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战国策》是很不容易读的文本。唐朝时,边疆地区的人们读《战国策》还很有困难,他们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用的都是《春秋后语》,所以敦煌有十几件《春秋后语》,但没有一件《战国策》。而在魏晋时期,在楼兰就有人读《战国策》,可以想见当时其文化水平之高。”荣新江说道。

  西域还出土有一个非常小的《兰亭序》习字残片,可能出自一个孩子之手,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荣新江看来,《兰亭序》习字在唐朝西域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兰亭序》是唐太宗特别喜欢的书法,传说原本放在昭陵里。宫廷摹本流传出来以后,用作小学生习字的母本。我们今天看到,不仅在敦煌,甚至在于阗都有小孩临摹《兰亭序》。中原文化传播到西域边陲,意义非常重大。”

  出土文书的重要价值

  此外,在西域还出土了不少珍贵的世俗文书,为人们窥见当时西域社会状况提供了切实的史料。

  “在这些文书出现之前,我们研究唐朝安西四镇和于阗地区的社会情况,只能停留在《册府元龟》《通典》《唐会要》等典籍中一些非常简短的记载上。”荣新江说,“但现在有了大量的文书实物,比如《唐于阗镇守军勘印历》,因为镇守军发到任何一个地方的公文都要加印,于是相关事务就编成一个目录得以保留了下来。从这件勘印历,我们可以看到,于阗不仅跟当地的羁縻都督府有信件往来,而且跟东边的且末、北边的安西都护府和西边的疏勒,都有着密切的公文往来。这件文书可以帮助我们透视唐朝安西四镇地区的行政运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据荣新江介绍,研究于阗地区税制的最好文书现在也藏于国家图书馆,就是贞元六年全年的税账,足有一米多长。“过去日本学者说西域没有税粮制度,但我们的文书上用汉字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收税的一笔一笔账。这件文书也许能够解决唐朝正州之外西域地区的税收体制问题。”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西域文书的确有着很高的价值。”荣新江说,“同时,这批文书还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些文书来自和田,它们展现了西域地区多民族、多文化的状态。我们研究丝绸之路,现在谈‘一带一路’,更要注意西域的历史文化。这些文书是今天讲丝绸之路最好的材料。”

  留住珍贵文献

  正因为包括汉文古籍在内的西域出土文书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荣新江认为,当下我们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

  “西域文书发现的背景是,西方探险家或考古学者从西亚往东发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开始在新疆考古探险。西域地区的探险工作比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更早,所以大量的东西都流失海外。”荣新江说。

  本世纪初,新疆和田等地又陆续发现了多种古代文献,有一批西域文书私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有多件于阗文木牍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成批出现的梵语佛经等,都具有极高的文物和文献价值。季羡林还曾写呼吁书肯定这批文书的学术价值,国内专家也呼吁中国留住这批珍贵文献。

  所以,自2005年起,国家图书馆先后六次征集和田等地出土的西域文献,数量达到700余件,建立了西域文献专藏,包括纸质文书、绢质文书、木简、函牍、桦树皮文书等,文种涵盖汉文、梵文、佉卢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犹太波斯文、藏文等,内容上包括了政府文书、私人信札、契约、典籍、佛经等。

  全程参与了此次西域文书征集的荣新江认为:“我们今天在作研究的时候,采用的都是斯坦因文书、斯文·赫定文书。虽然国家图书馆有敦煌文书,但是总体上无法支撑于阗语、吐火罗语、梵文的研究,构筑一流语言学或汉学的学术大厦。沙畹、马伯乐这些著名的汉学家,他们的工作支撑是斯坦因、伯希和发现的文书。现在我们有机会征集这一批西域文书,无论从爱国主义还是从学术立场出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通过举办展览把西域文献保护的情况告诉观众,培养人们对这些珍贵文献的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 相关阅读
  • 张骞从西域带回香菜大蒜 吃火锅时得感谢一下他

      坐在长安城的大班台前,汉朝大老板刘彻的心情很糟糕。眼见着汉代初年经文景之治,国家颇有气象,怎奈可恶的匈奴动辄骑马拎刀来犯境,烧杀劫掠一番。一番思量之后,刘彻想到了同受匈奴欺辱的“大月氏国&rdqu...

    时间:06-23
  • 《石榴花》逆季绽放 百慕三石轻唱一段西域奇恋

      寒冬时节,百慕文化青年唱作人百慕三石逆季发布了他的最新单曲《石榴花》。歌曲讲述了一个美好而又不完整的爱情故事:一个“石榴花”般的女孩就这样映入男孩眼帘,她有着石榴花般的面庞、石榴花般的微...

    时间:12-18
  • 西域情歌王子艾尔肯南美巡演 征服异域观众

      农历新年伊始,艾尔肯带着浓郁的新疆民族音乐走入拉丁音乐的故乡拉开了2013南美洲巡演的大幕。此次巡演艾尔肯应国务院侨办的邀请在农历新年之际给身在遥远异乡南美洲的海外同胞和当地观众演出。作为第一站演出的...

    时间:03-18
  • 《西域美术全集》工程启动

      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扩大中华文化影响  天津人美社打造《西域美术全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点出版工程《西域美术全集》正式启动,第一次编委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时间:07-10
  • 中国警方侦破盗掘文物大案 追回3600件西域文物

      历时5个多月,中国警方近日在新疆和田破获一起毁坏佛教遗址、盗窃唐代文物的大案,并从深圳、北京、乌鲁木齐等地追缴包括壁画、织锦、木牍、木简等在内的3600余件西域珍贵文物。  这批失而复得的文物大多来自新...

    时间:1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