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周琳 袁汝婷
“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口中还在大喊,亲,给孩子投个票吧!”……先别急着笑,这里要说的事,每个人都可能“躺枪”。
从最初私密的记录和分享,到现在帮领导点赞、帮单位公号拉粉丝、帮“萌娃”投票,大家纷纷吐槽:变味的朋友圈,你烦不烦?
明规定:单位绩效考核,公务介入私圈?
上海白领小南供职于一家专业的园林设计公司,今年5月,公司人力资源部发布了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通知,要求每位员工在5月20日前,发动身边家人朋友关注公司微信公号,并将成功关注人员的微信ID上报至综合部核对,“每人最少30人,上不封顶”。通知称,全体员工的推广情况将汇总给领导审阅,“并将各部门的完成情况计入季度考核指标”。
小南只好硬着头皮开始转发公司公号“拉粉丝”。“我们的业务专业性非常强,我拉了一堆七大姑八大姨,其实她们压根看不懂,也不感兴趣。”小南说,公众号的关注本来是很自然的过程,可现在完全变味了,但自己也只能请大家帮忙。等凑够了30人,他立马删除了那条朋友圈,然后告诉亲朋好友,“只要坚持到我考核结束,然后取消关注就好了。”
“不仅要关注公号,有时还要为领导的讲话赚阅读量。”80后白领小露供职于一家著名的房产公司,她说,公司领导转发某一条朋友圈,配上文字“这是某集团领导的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后,所有职员几乎都会立即转发, “其实我们都没看完,但是都转了,就是告诉领导‘我看了’。”
面对“转公号”的硬规定,小南的做法是把领导、同事分成一组,遇到公司要求 “逢人就转”的消息,她转发时就设置“分组可见”。“我们的转发很可怕的,什么公司某个项目中标、领导某次讲话,转发了领导还跑过来点个赞,意思是‘小伙子我看到了’。可是你每天转这些,其他亲朋好友会觉得你神经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