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外阅兵面面观
美国阅兵:没有“正步走”的大秀场
美国阅兵不可避免地带有商业化与工业化的特征,通俗地说,是一场具有美国独特个性的大型阅兵秀。
大阅兵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财力雄厚。以日本受降仪式上举行的海空大阅兵为例,美国陆军、海军的航空队都提出参阅的1000架飞机全部由自己提供,最后是两军种各出动500架。
美式阅兵秀的第二个特点是表演性十足。走在整个阅兵队伍最前列的军乐团领队,手中拿着一根长得夸张的指挥棒。后面的徒步步兵方队虽然也整齐划一、军姿威武,但却有着与别国显著的不同——美国士兵没有“走正步”,徒步方阵在通过观礼台时虽整齐潇洒,但只是普通的行军步伐。
美国人的爱好之一是显摆自己的高新技术。那些能载着核弹头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战兵器,都曾经列队行进在美国民众面前。
阅兵庆典中,常常是漫天飞舞着彩带和闪亮的纸片,而马戏团的大象表演也穿插于阅兵队列当中,这使本应威武肃杀的大型阅兵典礼增添了几分娱乐狂欢的庆祝色彩。
苏式阅兵:地上浩荡宣示,地下诡秘较量
现代阅兵式最突出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展示强大的武力,使得人民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洗礼,并向外界宣示本国国防力量的强大。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苏联红场大阅兵无疑是世界之最。
人们在阅兵式上最先感触到的是徒步方阵严整划一的行军和威武有力的正步。这种源于旧普鲁士陆军的操演步伐,因士兵在行进时颇似一只走路的公鹅而被戏称为“鹅步”。
除了壮观的徒步行军,最能表现红场阅兵特点的当属席卷而来的铁甲洪流。在车辆和参演单位的数量上,红场阅兵大大超越了其他国家。在质量上,苏联陆军也注重挑选技术先进的装甲车辆。
红场阅兵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东西方情报部门借助这个公开的国家典礼进行各种斗法。上世纪5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高调宣布铁幕落下之后,西方情报部门能够窥视苏联红军的窗口变得寥寥无几。要想搜集苏联最新导弹的情报,那就到莫斯科去看红场大阅兵吧。每一次红场阅兵,总能引起西方对莫斯科核武器的猜测和恐惧。
英式阅兵:追忆“太阳永恒照耀国土”的岁月
每逢国王的诞辰、三军军种节、重大的纪念日,英国人总是希望用一场小型但隆重的阅兵仪式来追溯那段“太阳永恒照耀国土”的岁月。
坚守传统的英国分列式,队列顺序几乎与19世纪军事革命后定下的阅兵礼仪顺序没有差别。军乐队总是处于分列式队伍的前列,用来凸显他们在近代战场上的重要作用。这也同样是英联邦各国阅兵的典型特点之一。
随后的皇家近卫军方阵可能是一百年来变化最少的一个方阵了。赤红的双排扣军服,华丽的流苏,锃亮的黑色高筒靴……如果用滑膛燧发枪替换掉现代步枪的话,这就是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面对的那支英格兰近卫步兵。
接下来的一个队列更为古典,几乎可以称作现代军队里的活恐龙。列成4队纵列的胸甲骑兵,手中攥着缰绳优雅地徐徐前行。身着闪亮胸铠的骑兵们,被英国百姓形象地称为“龙虾”。
同样作为回忆的还有空军分队中的老飞机。在一般的阅兵式里,最为熟知的皇家空军飞机自然是鹞式或者狂风战机,可每逢5月8日,皇家空军也会让飓风、喷火、兰开斯特和惠灵顿这些二战老家伙装饰一新,重温一下整队翱翔蓝天的感觉。
法式阅兵:沾染花都的艺术气息
在法国,每年举行的小型阅兵和特别历史纪念日阅兵数不胜数,而最受重视的莫过于7月14日的国庆大阅兵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法国都会广邀各国政要,举办隆重而盛大的阅兵仪式。
法国步兵采用灵活的小步幅推进,不但更适应崎岖不平的野外战场,也节省了士兵体力。小步幅前进,也就成为了法国步兵的标志之一。
穿行在花都百年的古典建筑和青山绿水之间,就算是坚甲利炮也沾染了几分艺术气息。各种大小不一的坦克和战车匀速行驶在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偶尔上空还掠过一队法兰西巡逻兵表演队的飞机,在蓝天上拉出红蓝白国旗色图案。这样的艺术化阅兵,或许只能为浪漫的巴黎和捍卫它的法兰西共和国军队所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