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我首次实现计算机模拟地球系统变化

2015-09-24 09:32:28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我首次实现计算机模拟地球系统变化

  科技日报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李大庆)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所长朱江23日在北京宣布,中科院地球系统模式1.0版软件已在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中成功运行,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地球系统模式大数据实践平台的空白,也表明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独立自主建设大科学工程——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完全可行的。

  2009年,在叶笃正等6位院士建议下,国家发改委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纳入“十二五”大科学装置建设规划。据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张明华介绍,地球系统模式1.0版本包含有完整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分量,集成了大气、海洋、海冰、陆面水文、大气化学和气溶胶、动力学植被、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子系统模式或分量模块,并通过一个通量耦合器实现各模块之间的完整耦合,可以更加逼真地实现对大气、洋流、陆面过程、生态等的仿真研究。“它使得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也可以像物理和化学那样,在实验室中设计和进行各类可控的科学实验,这为新发现和新突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硬件方面,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公司、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以大科学工程——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建设规模的1/10,预研建设了原型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台在地球系统研究领域的专用大型计算机。在这一系统上,地球系统模式1.0版软件成功运行,从硬件配置架构和科学软件检验两方面证实和完善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国大气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曾庆存认为,原型系统的落成和1.0版本软件的成功运行,表明技术路线的正确,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有力地推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据朱江介绍,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预研及原型系统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来源:科技日报)

  • 相关阅读
  • 我首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下线

      本报南京1月27日电 (记者王伟健)我国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新能源汽车,日前在位于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整装车间内下线。  此次下线的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具有核心技术自...

    时间:01-28
  • 我首座海上漂浮式立轴潮流能示范电站建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牵头设计的“海能-Ⅰ”号百千瓦级潮流能电站,近日在浙江岱山县龟山水道成功运行。电站采用该校自主研发的总容量为300kW的双机组潮流能发电装置和漂浮...

    时间:04-28
  • “蓝天号”:我首辆氢燃料电动机车问世

      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学历时4年自主研发,功率为150千瓦的我国首辆氢燃料电池电动机车“蓝天号”,在西南交大铁道专用线上成功运行。实现大功率环境下燃料电池、永磁同步电机等多项技术突破的该型机车,...

    时间:01-31
  • 我首获重大药用价值欧洲基因发明专利

      日前,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室及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室主任、著名血液免疫学家奚永志教授申报的《编码鸡Ⅱ型胶原CCOL2A1全长基因及其用途》基因发明,获得欧洲基因发明专利。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获得的国际公认具...

    时间:09-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