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记者手记:超越时空李恒年的心与“星”相映

2015-10-21 09:33:05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原创稿

“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这是我国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写的一首言志诗,也是所有航天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写照。

在采访李恒年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48岁的西北汉子只要一谈起工作、谈起卫星,嘴角就会不自觉地上扬,让我常常聊着聊着就被他的笑容感染。

在李恒年眼里,卫星就像是他的孩子。他在另一个时空宠溺地看着他的“孩子们”:每一次变轨都像是在跳舞,每一次传回来的数据都像是“孩子们”的“健康报告”……

同行的记者对我说:“李恒年不仅颜值高,而且还挺浪漫的。”的确,他打破了大多数人眼中“苦行僧”、“老学究”式的科学家形象,甚至还挺时髦。他爱听许巍、爱读《冰与火之歌》的原版小说、爱看英文电影、爱下国际象棋、爱爬山、爱骑行……最有意思的是,当我问他“工作之余你最喜欢做什么”时,他脑洞大开地说:“喜欢睡觉。”

在李恒年的英文专着《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与共位控制技术》手稿的扉页上,我注意到他写了这样一句话:“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的更为充实。”

这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中说过的话,被李恒年奉为人生格言。对李恒年而言,工作就是生活,生活更多地也在工作。

在无垠的宇宙中,一颗颗卫星留下了优美的运动弧线,而引领着一颗颗卫星安全稳定运行的,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航天测控科研人员。一个个李恒年式的科技专家矢志坚守,使我国正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方向阔步迈进。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

在返京的飞机上,我写下了这篇手记。巧合的是,ipod里刚好播放着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我想,假如真的像李恒年所说,太空中的卫星都是有生命的,那么对这些卫星而言,在地球上的这些航天测控专家们,才是它们眼中“最亮的星”吧。(魏艳)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