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明天小小科学家"揭晓业内人士:多给偏远地区孩子点机会

2015-10-27 09:39:47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 魏艳)今天下午,第十五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今天下午在京落幕,北京市第四中学学生于惠然凭借“高精准度和声编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孔天煜凭借“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磁感线测绘方法及其应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学生许登钦凭借“让话筒远离啸叫”的科研项目,荣膺“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并各获5万元奖学金。另有1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35名学生获二等奖,46名学生获三等奖。

其中,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年级的于惠然带来的“高精准度和声编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将计算机与音乐相结合的项目。据于惠然介绍,设计这一项目的初衷是针对现有自动编曲软件在和声处理上精确度低、缺乏变化的问题,结合音乐变化丰富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音乐理论和声匹配规则的高精准度和声算法,并设计开发了和声编曲软件。“用户只需唱出或演奏出旋律,软件即刻可完成全部编曲工作,从而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便利。”

谈到获奖带来的影响,即将迎来高考的于惠然表示,这次参赛和获奖的经历是特殊和难忘的,但并不会对她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带来太大的影响,她依然会按照自己原有的规划,努力考取清华大学,并且希望能在计算机或艺术设计方面继续学习和深造。

作为本届活动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对参赛学生们动情地说:“这可能是你们科研生活中迈出的第一步,这相对于你们今后可能作出的重大成就来说,也是很小的一步,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也许永远值得回忆的关键一步。”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创立于2000年,旨在选拔和奖励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为我国创新性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近年来,“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参赛学生的生源地较活动初期的覆盖范围已越来越广泛,但仍然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主,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寥寥无几。一位多次带队参加评选活动的领队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获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对这些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之路有很大的助力。“但从目前的大环境来看,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还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如此高端的活动,希望主办方能多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一些机会。”

  • 相关阅读
  • 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库将落户青岛

    原标题: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库将落户青岛   科技日报青岛10月26日电 (记者华凌)今天,记者在“2015青岛国际基因科技高峰会议”上获悉,世界最大的海洋基因库将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   “2015青岛国际基因科技高峰...

    时间:10-27
  • 中关村“领创空间”三地互联运营启动

    原标题:中关村“领创空间”三地互联运营启动   科技日报讯 (记者韩义雷)10月23日,中关村领创空间在北京总部、河北保定和美国硅谷的互联运营正式启动。   当天发布的线上平台,涵盖了众创、众包、众筹、众扶。...

    时间:10-27
  • 让电子档案服务经济建设

      谢亚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文件和由其生成的电子档案将成为档案人员工作的主要的对象。实施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时间:10-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