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迟来的大奖人工麝香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01-11 09:26:46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 马丽)“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获得2015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人工麝香如何创新?科技攻关37年,如今年用药病患超过1亿人次的重大科研成果,为何16年前会与国家科技奖失之交臂?人工和自然,传统和现代如何交集?83岁的第一完成人、天然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接受了人民网网记者专访。

迟来的大奖

人民网科技:1903年已在欧洲分离出麝香酮,为什么我们没有用欧洲的研究成果呢?

于德泉:麝香是一味中药材,是动物的分泌物。这里面有很多成分,其中麝香酮早就被人发现了,合成也有了。但是麝香酮只是麝香的成分之一,要应用在中药里,还需要麝香的很多其它成分。要成分类似、作用相同、价值相近,才能做出药效相同的药。

我们一帮人也专门搞麝香酮的生产工艺、合成,选择了一个最佳的流型、最高速率、最低的成本。

人民网科技:人工麝香是1994年的成果,为什么现在才得奖?

于德泉:我们是1975年开始接受任务。经过多年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包括工艺的基础研究,到1994年的时候,麝香就做成了,我们就报奖了。

1999年我们就报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且已经批准了,都见报了公示了。当时一些单位对署名问题提出了异议,协商后,这项成果就压下了,从1999年一直到现在。

但是这个过程中生产没有耽误,研究水平也逐渐提高,原有的问题逐渐解决。开始的时候社会需求量不是那么多,现在逐渐增大了。

人工和天然

人民网科技:现在很多老百姓追求纯天然的食品和药材,可能会担心人工麝香的药效好不好。

于德泉:天然当然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咱们做人工麝香,尽量做到符合天然,基本上一样。至少里面的化学成分基本是类似的。它有什么成分,我们就做什么成分。主要成分和天然麝香是一样的。

人民网科技:能达到百分之多少?

于德泉:天然麝香含量多少,我们这个含量绝对不会低于它,有的还高一点,那是针对整个评价来看的。

药理作用方面,我们做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有可比性。它有哪些药效,用16种药理模型来反映麝香的功能组织,16种药都能反映,这是以前没有的。有这样一个保证,临床肯定是一样的。那么多模型都一样,到了临床肯定也会一样。

药理作用方面,我们对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做了全面的对照实验。采用16种药理模型来反映麝香的功能药效,这些模型试验结果都证明是等效的,这是以前没有的。这样的结果保证了临床效果的一致性。

传统和现代

人民网科技:现在中医发展当中有一种观点是崇尚纯粹的中医,并且抵制西医的,认为把化学成分分离出来不符合老祖宗的精神。

于德泉:这是另外一回事。认知不一样的,有些人否定中医,说中医不科学,这个观点是批判的,不一定对。

人民网科技:未来中药的发展方向您怎么看?是否应该中西结合,运用现代技术?

于德泉: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没错。但要求我们科研工作者深入去发掘、研究,才能搞出成果来。这些具有药效的物质是存在的。如果你没拿出来,那是你的医学水平不够,科学方法不够。但是,一定是有的!

中国人搞药物研究,包括合成药、天然药、生物药这几大类。合成药品主要是外国进口,我们国内自己研发创新的东西不多,80%、90%都是进口药,全是国外的,我们可能差距比较大,不是马上就能搞出来的。而中药、天然药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的优势,我们的天下!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从天然药物研究药是一个突破口。我们自己搞,外面没有,很羡慕我们这一条。所以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一个作用,国家进一步重视中药的重要性。这方面可以加强大力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现在抓得还不错,国家很重视。

人民网科技:重视以后,国家对中医药的科研经费投入也会更多。

于德泉:肯定多,现在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将来会更多。这方面投入以后,将来会见成效的,解决问题。

人民网科技:上个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医药法的草案,对中医和中药,包括师承、用药规范都有了非常多的推动。您怎么看待这么多年来中药在建国前后起起伏伏的发展?

于德泉:中医药的作用是毋庸否定的。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么长的时间表示肯定有作用,没有作用早就被社会淘汰了。但是,中医药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需要深入研究才可以。只要做这个,就能做出很多符合现代要求的重大成果出来,其中青蒿素是一个代表。

  • 相关阅读
  • 迟来的醒悟:沃尔玛拟大手笔投资电商

      北京时间10月16日凌晨消息,据外电报道,在经历了连续数十年的扩张之后,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发展似乎已遇到了瓶颈。来自亚马逊和小型地区连锁零售商的崛起,给这家在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大型超市零售巨...

    时间:10-16
  • 项目验收迟来三年原因竟是缺乏考评验收办法

    原标题:一次迟来三年的验收   在完成近三年之后,“广西环江县大环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终于在不久前通过了验收。   这个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土壤修复工程,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1280亩,涉及广西环...

    时间:08-27
  • 特写:天津港集团迟来的“告白”

    题:天津港集团迟来的“告白”  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庆跃19日上午刚一亮相,就引发媒体的“长枪短炮”一阵拍照。...

    时间:08-19
  • 降准“迟来”背后藏多重考量 引导万亿资金支农支小

    与上一次降息带来的意外不同,这个周末的降准在市场看来是“如期而至”,但其力度却超过预期。...

    时间:04-20
  • 阿娇偶遇陈冠希收道歉信:迟来的好过没有

    阿娇日前在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再次开腔谈陈冠希,并透露某次坐飞机偶遇陈冠希,男方还当场写了一封很长的道歉信给她,阿娇自言“(道歉信)是个安慰”...

    时间:03-31
  • 评呼格案:积极善后填补正义迟来之痛

    正义虽不会缺席,但也绝不能耽搁在路上。“呼格案”是我国被执行死刑案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改判无罪的第一例。...

    时间:12-18
  • 评论:呼格吉勒图无罪 正义迟来应有交代

    如果说冤案纠错仍是一种迟到的正义补位,那么预防冤假错案,就应该成为司法正义必须维护的第一道防线。...

    时间:12-16
  • 迟来的异地高考卡住“机会公平”

      北京教育考试院21日出台的政策规定,明年高考报名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虽然异地高考方案并未出台,但这已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非京籍考生暂不能参加北京高考。11月22日,广东公布的政策同样规定,非本省户籍考生...

    时间:11-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