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LIGO真能把引力波“追”到手吗?

2016-01-19 10:32:05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一条重大“绯闻”在科学圈闹得沸沸扬扬。

“绯闻”的男主角是来自美国的“高富帅”——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LIGO)。女主角则是众多科学家朝思暮想、号称“时空涟漪”的引力波。据传,LIGO把引力波追到手了。

然而,LIGO目前一言不发,对“绯闻”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引力波平时来无影去无踪,更难向她求证。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八卦一下:LIGO真的有可能把引力波追到手吗?

万人迷女主角低调神秘

在科学圈里,引力波的高冷是公认的,追上她确非易事。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第六大预言,也是唯一没有被直接证实的预言。”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张承民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与声波、电磁波一样都属于“波”,但是引力波是引力场的时空扰动所产生的波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星体之间由于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一个引力场,如果发生黑洞碰撞或者星体的超新星爆发,引力场就会发生剧烈扰动,并把这一信号传播出去,这就产生了引力波辐射过程。

引力波极其低调,踪迹难寻。张承民举例说,电子和质子之间相互作用,它们之间产生的引力只有电磁力的十亿分之一,因此引力波与电磁波相比能量极其微弱,不容易被发现。

但这并不妨碍引力波“万人迷”的地位。目前,除了美国的LIGO,欧洲也有引力波的“爱慕者”:一个是位于德国汉诺威的GEO600引力波观测站;另一个是位于意大利比萨的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

由于追寻者众多,关于引力波的“绯闻”也不是第一次出现。2014年3月,位于南极的另一位“帅哥”——BICEP2望远镜就声称“追”上了引力波,在科学圈引起轰动。不过,后来有科学家质疑,他“追”到手的可能只是银河系的尘埃。

实力派男主角用心良苦

这次“绯闻”发生在LIGO身上,也挺正常。

据LIGO官网介绍,2002年他就开始向引力波展开攻势。LIGO在美国拥有两套激光干涉仪设备,一套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另一套位于华盛顿州的汉福,专门“蹲点”等候引力波的到来。这些“L”型的激光干涉仪具有长达4公里的“手臂”,如果引力波来到地球,激光干涉仪的“手臂”就会发生轻微摆动。

但是多年过去,LIGO一直没有找到引力波。于是在2010年到2014年期间,LIGO总结经验教训并升级了激光干涉仪设备,使其灵敏度提升了10倍——可以探测到激光干涉仪“手臂”相当于质子尺度万分之一的摆动。“这相当于观测邻近星球上比头发丝还细的东西。”LIGO的官网写道。

升级后的LIGO在2015年9月重新开始追寻引力波的踪迹。这次真的有可能追到引力波吗?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朱宗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原则上升级以后的LIGO在最佳状态下,来源于6亿光年以内的致密双星系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都是可能被探测到的。

“根据LIGO升级以后的灵敏度,结合天文学对致密天体并合事件发生率的预测,比较保守的估计是,LIGO运转相当一段时间是可以看到引力波的。”朱宗宏说,“也许这次运转以后非常幸运,启动时间不长就看到一次,这是很有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LIGO探测到引力波也没什么奇怪的。”

穿越时空的恋爱不一般

话说回来,就算LIGO没有“追”到引力波,他的功夫也不会白费。

“LIGO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目前所拥有的高精尖技术的集成。”张承民说,“探测引力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计划,而是美国的一项战略计划,科学发现只是其目标之一。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推动美国整个科技体系的发展,建立美国未来领导世界的科技基础。”

最后,不管是谁最终把女主角追到手,这场穿越时空的恋爱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用张承民的话说,如果真的发现了引力波,应该说是一个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它意味着我们发现了和电磁波完全不一样的一种辐射。我们可以通过引力波来观测天体、认识宇宙了。”朱宗宏表示。

“相当于100多年前人类发现电磁波。”张承民解释,电磁波的发现使人类进入了通讯的新纪元,但电磁波的传播也有缺陷,因为它在地球上或宇宙空间内的传播会受到带电粒子的干扰。而引力波并不受带电粒子的影响,所以它可以穿越星系,向更遥远的宇宙发送信息,为人类带来真正的星际通讯。

张承民最后补充说:“引力波的发现可以使人类找到全新的与宇宙的过去与未来进行沟通的通道。”(刘园园)

  • 相关阅读
  • 律师评《非诚勿扰》拒不改名:法律面前谁也不能任性

    人民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魏艳)江苏卫视主打节目《非诚勿扰》在被诉商标侵权被二审法院判决立即停止使用该名称后,仍然任性地坚持“不改名称,不变精彩”,这一做法再次将自己推向了舆论质疑的高点,引发热议。...

    时间:01-19
  • 茅以升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原标题:茅以升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简讯   科技日报讯 1月9日,由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茅以升与中国梦——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

    时间:01-19
  • 中国农科院提出“十三五”十八项重点攻关目标

    原标题:中国农科院提出“十三五”十八项重点攻关目标   科技日报北京1月14日电(记者瞿剑)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和产业重大需求,以产生一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世界级科技成果为目标,中国农科院提炼出“十三五”期间科...

    时间:01-19
  • 瞿金平:跟螺杆较劲的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团队主持完成...

    时间:01-19
  • 我气象卫星遥感测温有了精准“刻度尺”

    经过历时两年的科研攻关,中国计量院解决了我国气象观测量值溯源难题,使风云气象卫星红外遥感测温有了精准的“刻度尺”。 该科研项目“风云气象卫星红外遥感亮度温度溯源标准研究”近日通过了专家验收。 17日,项目...

    时间:01-19
  • 中科院盘点“十二五”25项代表性重大科技成果

    人民网北京1月15日电(赵竹青)中科院今天上午召开发布会,公布了该院“十二五”期间25项具有代表性的通用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

    时间:01-19
  • 《PM2.5防护口罩》标准发布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白之羽)18日,《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TAJ1001—2015)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提出,由我国安全防护用品行业专家、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组成的起...

    时间:01-19
  • 走上国家科技奖励舞台的西工大“80后”

    2016年1月8日,北京,云淡,天蓝,清冽的空气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当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西北工业大学共有2个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其中,宋保维教授...

    时间:01-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