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科研项目“小同行评议”:是耶,非耶?

2016-03-10 09:58:36

来源:科技日报

“我感觉评奖、科研项目评价,可能还是得缩小专家范围。”3月4日上午的政协小组发言中,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吴一戎委员接着上一位委员的话头说道,“评奖,评项目,一屋子坐的都是人,干什么的都有,又不是搞民意测验。”

吴一戎话一出,不少委员都跟着点头。

“一屋子人投票,每人一张表格,这就把真正了解情况人的意见稀释了、淹没了。”吴一戎补充评价了一句,“人越多越糟糕”。

他希望科技评价都采用“小同行评议”,让那些真正知道你在做什么的同路人,投出专业、中肯的一票。吴一戎也被拉去评了一些自己不大了解的项目,“专家的标签得明确了,超出他所在的领域,就不算专家。”

“科技评价的本质就是小同行评议!”吴一戎感慨。

“没错!”李鸿委员声音清亮地回应。

此时,杨忠岐委员表示了反对:“我还就在提案里专门说了,要减少小同行专家在评审中的评分权重。”这话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原来,杨忠岐担心的是“同行相轻”,导致优秀项目落马。

话还没说完,李鸿委员手一挥:“这是道德问题!”

其他委员也炸了锅,顾不上拿话筒,直接开始讨论。“加强监管就好。”“要相信同行专家。”“不了解项目,你没法评!”……

王向朝委员棋高一着,按开了放在面前的话筒,声音一下子具有了穿透力:“我的意见是,如果项目过于接近,相关专家可以回避;重要的是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就不会出现杨委员担心的问题。”(记者张盖伦)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