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高科技重塑“创新成都”

2018-10-18 07:40:49

来源: 人民日报

  “零排放、无污染”氢能源公交车在成都市郫都区投入运行。

  在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下简称“双创周”)成都主会场外,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组成了面积约30平方米的玻璃幕墙,这些玻璃在较弱的光强下也可以发电,不再受晴天、阴天的限制,突破了传统太阳能发电的局限性。由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这种“黑科技”发电玻璃,已于今年4月实现量化投产,成为目前世界上能够量产的最大尺寸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

  10月9日,由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程洪教授创立的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帮助截瘫患者独立起身、站立,配合拐杖支撑引领穿戴者以大约20厘米的恒定距离向前迈步。这个曾在好莱坞电影《阿凡达》里出现的桥段,在成都成为现实。

  同样是“黑科技每日秀”展区,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一款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今年6月—7月,首批10辆“成都造”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在郫都区载客试运行两个月,这是成都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线……

  肝癌内照射治疗的放射性栓塞微球、新型激光电视、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等前沿黑科技组团亮相,实力“圈粉”。“黑科技每日秀”成为双创周成都主会场最大看点,让人感受到,未来已来。

  为前沿黑科技专设“秀场”,在历届全国双创周上,还是头一次。

  “双创”助力高质量发展

  打破“象牙塔”的围墙,通过创新创业盘活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这种激活城市创新最大存量为创业最大增量的探索,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成都持续开展。

  “西南交大九条”的印发,开启了国内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在全国率先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今年7月,试点已拓展到全省20所高校院所,超过400项职务科技成果成功得到分割确权,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百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超过百亿元。

  2017年,成都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4.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8.8%,高新技术产值近万亿元。与此同时,全市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达到110家;规划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带动高校、院所和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亿元;与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签约项目227个,66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与国内外大学签约全覆盖……成都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链条,整体构建以高校院所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军民深度融合的城市创新体系。

  动力支撑稳步增强

  7月2日,全球领先的医药企业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及“全球研发运营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这是世界500强医药企业首个在成都直接投资运营的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300名本地医药研发领域人才的招募计划,将有力发掘并整合本土的研发潜力。

  立足国家开放大局,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成都正在吸引更多全球顶尖的研发企业落户。目前成都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85家,总数比2017年增加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是一个风向标,它们选择哪个城市,意味着整个世界的投资人、企业家对哪个城市充满信心。”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光说。

  深度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成都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动力支撑。当前,成都已汇聚了越来越多的全球创新资源: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研发(成都)中心和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苹果中国服务中心、世界医疗巨头美敦力医疗创新中心、全球触控产业的领军企业业成科技全球研发中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三十二证合一”、工商企业登记办理时限大大缩减、实施“全网通办”,让创业者“最多跑一次”。成都找准制约创新发展的“堵点”、创业谋事的“痛点”,不仅吸引全球对成都的青睐和关注,更加速释放了本土的创新创业活力。2017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6.4万家、增长42%,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户、新增就业近30万人。其中新经济企业爆发力显著,成为创新“快车道”上的佼佼者:新潮传媒成为成都第一家“独角兽”企业,极米科技、医云科技等一批准“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成都流量经济指数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

  通过技术渗透、扩散和转移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成都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新经济之城”。此次双创周成都80家新经济企业108项成果以场景化的方式呈现,充分展示着成都围绕经济新常态,加快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

  人才活力持续迸发

  不久前在成都举办的西博会上,清华大学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业博士桂仲成领到了成都经开区向他发放的“蓉城人才绿卡”,将享受政务办理、创新创业、生活休闲、商务出行四大板块便利化服务。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发布,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加速聚集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新政实施以来,成都吸引高学历青年人才超过24万人,全市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三。

  聚英才,给平台。成都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创新创业集聚。突出打造众创空间引领区,大力打造双创载体集聚区、双创载体特色区……现已初步形成众创空间体系,共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0家。

  启动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引导组建14只、总规模12.4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财政资金由“撒花椒面”改革为“投、贷、贴”……截至2018年7月,“科创投”帮助70个项目完成投资共计4.9亿元,“科创贷”支持1294家企业(团队)获得债权融资超过28.5亿元,“科创贴”共为1939家企业提供补助金额2.4亿元。

  大格局引才,大手笔扶持,成都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创意源泉充分涌流的气象加速成形。

  带动产业全面升级

  黑科技每日秀、@活动周、创业乐天府等展示优势创业项目、特色创新成果,形象化、立体化地呈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和文化,成都展开了一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创新创业行动,让创新创业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结合成都高校资源富集、创新创业载体众多、宜居宜业优势突出、特色优势产业鲜明等特点,成都各区(市)县和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连续举办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集中签约、人工智能引领创新发展论坛等20余场地方特色活动,开展双创成果交流、政策研讨、区域协同创新等系列活动。

  天府新区、郫都区、四川大学、新希望集团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带动效应明显,探索形成政府服务创新主体、高校驱动科技创新、企业主导创新孵化的双创新模式,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94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举办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菁蓉汇”“创交会”“蓉创茶馆”已成为成都“双创”特色品牌。

  • 相关阅读
  • 中高端快递市场迎来更多“分食者”

      新华社上海10月22日电题:中高端快递市场迎来更多“分食者”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   国内不断细分的消费者需求,正在成为快递企业的新战场。近日,圆通蛟龙集团、京东物流相继推出新的业务品牌,涉足中高...

    时间:10-23
  • “核心技术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记中国高铁领军人物之一贾利民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题:“核心技术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记中国高铁领军人物之一贾利民   马岩   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济青(济南—青岛)...

    时间:10-23
  • 阿里将发射卫星和迷你空间站

      阿里巴巴昨天确认,阿里即将启动“一站一星”计划,向太空发射“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和“天猫国际号”通讯卫星。   据项目组人士介绍,该计划能更好地实现“双11”期间线上、线下互动,届时全球消费者可以...

    时间:10-23
  • 南京共享单车“坟场”处理困局调查

      9月17日,南京市江宁区静龙山内出现“单车墓道”,1公里多的山路两旁,堆放有数万辆各式品牌的共享单车。   沿着山路前行,在堆积如山的乱车堆中,有摩拜单车、ofo单车、哈罗单车……现场不时有车辆发出“...

    时间:10-23
  • 虚拟现实正在走进现实

      10月20日,2018世界VR产业大会举办期间,江西南昌的市民来到南昌VR产业基地打造的VR乐园,体验不同的VR设备制作的游戏。视觉中国供图   经历了寒冬后的虚拟现实(VR)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在近日举办...

    时间:10-23
  • 上调派件费,快递涨价为哪般

      10月20日,在2018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上,参观者在体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收取快递。视觉中国供图   快递又涨价了,而且是再次上调派件费。   日前,中通快递公告称,将调整全国到上海地区的快...

    时间:10-23
  • 戴威“让位”?ofo回应:仍为公司实控人

      10月22日,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戴威变更为陈正江,外界纷纷解读戴威“让位”。对此,ofo小黄车回应,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仅是ofo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

    时间:10-23
  • 机动车现场处罚可扫码缴款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交管局获悉,从即日起,机动车现场处罚、非机动车或行人现场处罚,以及交管“12123”平台等渠道,将开辟微信、支付宝扫码缴款新渠道。   门头沟等7区暂未实现现场“扫码”缴罚款   之...

    时间:10-23
  • 中国有望“走”在智能网联汽车前列

      10月18日,观众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现场体验智能座舱。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10月18日至22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就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标...

    时间:10-23
  • 5G+VR将带来什么改变

      观展者在使用VR设备了解航空航天知识。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随着全社会对虚拟现实的关注度和理解力不断提高,虚拟现实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向各行业各领域的渗透在不断深入,市场需求、行业应用正在...

    时间:10-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