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高铁“领跑者”贾利民

2018-12-12 08:14:14

来源: 北京晨报

  当T27次列车顺利抵达雪域圣城拉萨时,贾利民说“当时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说这话时眼睛却湿了。

  贾利民,1963年出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2017年度北京榜样。

  贾利民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高速列车技术谱系化概念,并系统描绘其技术架构和实现途径,确保了我国在这一行业持续领先的地位。作为国家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专家组组长,坚持轨道交通自主创新,为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走出去”等战略,提供了全面实施的最佳路径。

  他投身轨道交通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科研教学近35年,牵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智能运输工程”本科专业;他以所学服务社会,作为专家组组长,参与组织实施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和《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成功研制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让我国高铁技术造福世界。

  榜样说“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与过高铁研发的有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27所全国顶尖高校、500多家企业和上万名科研人员,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了中国高铁今天的辉煌,而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贾利民,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他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中国高铁自主创新“领跑者“。贾利民投身轨道交通和交通运输智能化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已近35年;他牵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智能运输工程”本科专业;作为专家组负责人,他参与组织实施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和《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成功研制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使我国高铁技术跨入世界领先者行列。

  年幼时被蜿蜒“钢铁长龙”震撼

  1963年,贾利民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阿勒泰克木齐。1970年,7岁的贾利民第一次离开新疆跟随父母回乡探亲,也第一次见到了火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贾利民回忆称,当时年幼的他被蒸汽机牵引的列车震撼住了,那条蜿蜒的“钢铁长龙”从此走进了他的心。

  正是怀揣着对铁路的痴迷,贾利民高考志愿里填的全是铁道学院,最终他被上海铁道学院(现为同济大学)录取。贾利民清楚地记得,他去上海求学的前夜,家乡的许多叔叔阿姨来家里送他,临别前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快快地把铁路修到阿泰勒来。”

  “世界名人”重归校园首战天路

  从此,贾利民便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1994年,刚30岁出头的贾利民就被破格晋升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次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从1991年到2004年,贾利民分别在智能控制及智能自动化理论、铁路智能自动化及智能控制以及铁路信息化技术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突出贡献。由于他及其团队的杰出成就,铁科院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中心之一。贾利民1995年即成为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模糊与神经系统技术委员会唯一的中国委员,1998年入选剑桥传记中心“20世纪杰出科学家名人录”,2001年入选美国“世界名人录”。

  2004年,贾利民接受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邀请,正式加盟了这所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最高学府。就在这一年,青藏铁路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作为通向拉萨的交通大动脉,青藏铁路要穿过上千公里的冻土层,一旦列车或者线路发生故障,巡查、维修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到岗。“这就需要一套高灵敏度的综合监控、应急指挥系统,现场可以无人值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完成故障判断和报警。”

  贾利民带领3位青年教师和6名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参研单位一道,没日没夜地投入了技术攻关。他们往返奔波于北京和西宁两地,前后历时约一年半,“青藏铁路运营与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终于开发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助力中国高铁攀上“世界巅峰”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高铁的贾利民基于速度、成本、国情和综合效能等方面的综合权衡,始终是坚定的轮轨派。

  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体系化自主创新,始于2008年。这一年由科技部与原铁道部共同发起实施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并通过“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得以持续。从2008年初到2014年,中国高铁科技就在这一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被欧洲人惊呼为“中国的高铁革命”。

  在这关键的历史阶段,贾利民担任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和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负责编制了《联合行动计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设计和确定了我国高铁科技发展的技术方向、战略路径、总体架构、重点任务与核心技术指标;参与组织实施了专项各重大项目。正是在这些顶层设计和指标的指引下,我国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享誉世界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贾利民参与主导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智能高速列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样车研制”以及863计划重点项目“高速列车谱系化关键技术及典型样车研制”,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套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和高速列车谱系化技术平台。

  只为一张“中国名片”

  为了“让中国高铁真正成为畅通世界的‘名片’”,贾利民表示自己还会在高铁领域努力下去,再多做点技术,多培养些年轻人。进入“十三五”以来,作为总体专家组组长,他又继续参与组织实施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并作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和跨国互联互通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项目的责任专家,继续他的高铁科技创新事业;作为主要负责人,他还牵头编制了《“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为我国“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明确了目标、规定了路径、进行了系统化的布局和战略安排。

  许多人戏称他是一名“苦行僧”,但他更乐意把“苦”字去掉,“因为我乐在其中。”贾利民笑着调侃道。

  正攻关时速40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

  2017年6月,“复兴号”高速动车组CR400AF和CR400BF正式在京沪高铁上投入运营,成为高速列车谱系化技术面向中国铁路行业需求定制的成果。

  贾利民介绍,“除此之外,‘复兴号’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互通,比如CR400AF和CR400BF完全可以重联运营,二者的旅客界面、重联机构和车载控制网络接口标准也是统一的,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应急处置的便利性。”

  30多年前,贾利民从遥远的大漠戈壁走出来,30年后,他兑现了“把火车开到家乡”的承诺。

  • 相关阅读
  • 旅行者2号:我飞出太阳系了吗?

    ??? 史上第二次,人造物体到达了恒星之间的星际空间。经过41年的飞行,旅行者2号探测器脱离了太阳风的范围,进入一片人类陌生的太空。   美国东部时间12月10日,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年度会议上,NASA...

    时间:12-13
  • 4万年前人类已登上青藏高原

    尼阿底遗址出土的考古化石。(资料图片)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4万年的祈盼?是谁手执石叶在尼阿底驻足?人类文明的史诗响彻青藏高原,但长期以来,人类对青藏高原的认识一直如雾里看花。   近日...

    时间:12-13
  • 电商大数据折射消费变化

      人均衣着支出40年增长40.6倍   电商大数据真实记录下近年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变化。昨日,京东发布数据,走俏的羊绒衫和进口海鲜,越来越大的电视屏幕,爆炸式增长的出境游……改革开放40年,品质化...

    时间:12-13
  • 过冬小家电 可别盲目跟风选

      一进入12月,气温就骤降到冰点以下,冷得让人简直不想在户外多待一秒。但家里就真的舒服吗?未必。   时不常就过来晃荡几天的雾霾,大大削减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不能开窗通风,在家里也格外难受;虽然屋里有...

    时间:12-13
  • 腾讯音乐登陆美股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昨天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代码为“TME”。据悉,该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价格为每股13美元,募集资金10.66亿美元。此前,其估值达213亿美元。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此前更新招股书...

    时间:12-13
  • 三星手机天津工厂月底停产

      12月12日,新京报记者从三星中国内部人士处了解到,三星位于天津的手机制造工厂将于12月31日正式停产。   此前5月2日,三星中国曾独家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其深圳公司已经撤销,并启动清算程序。   新京报...

    时间:12-13
  • 上个学要用多少APP?——校园APP泛滥现象调查

      新华社长沙12月12日电题:上个学要用多少APP?——校园APP泛滥现象调查   新华社记者谢樱   近日,湖南一所高校“扫码洗澡”的新规定让不少学生觉得闹心,也让校园APP泛滥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时间:12-12
  • 超百人临床试验证实 脑电信号神经反馈训练可增强抗压性

      英国《自然·人类行为》杂志11日发表的一项涉及180名被试者的临床试验表明,通过脑电信号神经反馈实验训练新兵改变自己的脑活动,可以缓解“述情障碍”(一种不能感知和表达自己情绪的疾病),且新技术比旧方...

    时间:12-12
  • 羽绒服、牛仔裤换来了中国第一个“人造太阳”

    ??? 价值400万元的羽绒服、牛仔裤能派上什么用场?20多年前,它们换来了中国的第一个“人造太阳”。 ????人类渴望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能够把其惊人的能量稳定地输送给电站。托卡马克是人们实现“完美...

    时间:12-12
  • 月球,为啥有个“背面”?

      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开始了奔月之旅。她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月球背面。   曾经无数次举头望明月的你...

    时间:12-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