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高铁“领跑者”贾利民

2018-12-12 08:14:14

来源: 北京晨报

  当T27次列车顺利抵达雪域圣城拉萨时,贾利民说“当时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说这话时眼睛却湿了。

  贾利民,1963年出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2017年度北京榜样。

  贾利民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高速列车技术谱系化概念,并系统描绘其技术架构和实现途径,确保了我国在这一行业持续领先的地位。作为国家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专家组组长,坚持轨道交通自主创新,为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走出去”等战略,提供了全面实施的最佳路径。

  他投身轨道交通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科研教学近35年,牵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智能运输工程”本科专业;他以所学服务社会,作为专家组组长,参与组织实施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和《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成功研制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让我国高铁技术造福世界。

  榜样说“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与过高铁研发的有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27所全国顶尖高校、500多家企业和上万名科研人员,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了中国高铁今天的辉煌,而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贾利民,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他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中国高铁自主创新“领跑者“。贾利民投身轨道交通和交通运输智能化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已近35年;他牵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智能运输工程”本科专业;作为专家组负责人,他参与组织实施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和《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成功研制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使我国高铁技术跨入世界领先者行列。

  年幼时被蜿蜒“钢铁长龙”震撼

  1963年,贾利民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阿勒泰克木齐。1970年,7岁的贾利民第一次离开新疆跟随父母回乡探亲,也第一次见到了火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贾利民回忆称,当时年幼的他被蒸汽机牵引的列车震撼住了,那条蜿蜒的“钢铁长龙”从此走进了他的心。

  正是怀揣着对铁路的痴迷,贾利民高考志愿里填的全是铁道学院,最终他被上海铁道学院(现为同济大学)录取。贾利民清楚地记得,他去上海求学的前夜,家乡的许多叔叔阿姨来家里送他,临别前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快快地把铁路修到阿泰勒来。”

  “世界名人”重归校园首战天路

  从此,贾利民便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1994年,刚30岁出头的贾利民就被破格晋升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次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从1991年到2004年,贾利民分别在智能控制及智能自动化理论、铁路智能自动化及智能控制以及铁路信息化技术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突出贡献。由于他及其团队的杰出成就,铁科院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中心之一。贾利民1995年即成为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模糊与神经系统技术委员会唯一的中国委员,1998年入选剑桥传记中心“20世纪杰出科学家名人录”,2001年入选美国“世界名人录”。

  2004年,贾利民接受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邀请,正式加盟了这所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最高学府。就在这一年,青藏铁路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作为通向拉萨的交通大动脉,青藏铁路要穿过上千公里的冻土层,一旦列车或者线路发生故障,巡查、维修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到岗。“这就需要一套高灵敏度的综合监控、应急指挥系统,现场可以无人值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完成故障判断和报警。”

  贾利民带领3位青年教师和6名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参研单位一道,没日没夜地投入了技术攻关。他们往返奔波于北京和西宁两地,前后历时约一年半,“青藏铁路运营与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终于开发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助力中国高铁攀上“世界巅峰”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高铁的贾利民基于速度、成本、国情和综合效能等方面的综合权衡,始终是坚定的轮轨派。

  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体系化自主创新,始于2008年。这一年由科技部与原铁道部共同发起实施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并通过“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得以持续。从2008年初到2014年,中国高铁科技就在这一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被欧洲人惊呼为“中国的高铁革命”。

  在这关键的历史阶段,贾利民担任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和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负责编制了《联合行动计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设计和确定了我国高铁科技发展的技术方向、战略路径、总体架构、重点任务与核心技术指标;参与组织实施了专项各重大项目。正是在这些顶层设计和指标的指引下,我国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享誉世界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贾利民参与主导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智能高速列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样车研制”以及863计划重点项目“高速列车谱系化关键技术及典型样车研制”,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套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和高速列车谱系化技术平台。

  只为一张“中国名片”

  为了“让中国高铁真正成为畅通世界的‘名片’”,贾利民表示自己还会在高铁领域努力下去,再多做点技术,多培养些年轻人。进入“十三五”以来,作为总体专家组组长,他又继续参与组织实施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并作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和跨国互联互通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项目的责任专家,继续他的高铁科技创新事业;作为主要负责人,他还牵头编制了《“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为我国“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明确了目标、规定了路径、进行了系统化的布局和战略安排。

  许多人戏称他是一名“苦行僧”,但他更乐意把“苦”字去掉,“因为我乐在其中。”贾利民笑着调侃道。

  正攻关时速40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

  2017年6月,“复兴号”高速动车组CR400AF和CR400BF正式在京沪高铁上投入运营,成为高速列车谱系化技术面向中国铁路行业需求定制的成果。

  贾利民介绍,“除此之外,‘复兴号’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互通,比如CR400AF和CR400BF完全可以重联运营,二者的旅客界面、重联机构和车载控制网络接口标准也是统一的,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应急处置的便利性。”

  30多年前,贾利民从遥远的大漠戈壁走出来,30年后,他兑现了“把火车开到家乡”的承诺。

  • 相关阅读
  • 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进入关键期

      随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日前正式开启,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部启动。《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五大顶级节点所在地将规划总计超过20亿的...

    时间:12-17
  • AI投身赛场发掘下一个体坛巨星

      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联合开发了一套AI教练和球探系统,通过收集、分析球员近几个赛季的数据建模并科学训练球员。研究人员预计,未来两年内AI或将取代部分教练的工作。   获取训练场...

    时间:12-17
  • 创博会上的大国重器

      工作人员正在搬运“中国天眼”模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剑/摄   一位参观者被北威低空高亚音速巡航式靶弹模型吸引。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剑/摄   工作人员给参观者介绍由中国航天科工...

    时间:12-17
  • 国内游戏行业迎“寒冬”

      首届上海游戏交易会(GTF)今昨两天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记者从交易会获悉,在经历一段野蛮生长后,国内游戏行业今年迎来“寒冬”。面市的游戏数量急剧减少,游戏企业在资本市场遇冷,各游戏公司和厂商纷...

    时间:12-17
  • 87名青少年获公费出国参与国际机器人交流资格

      2019年寒假,87名来自全国的中小学生将获得公费前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进行国际机器人交流活动的机会。   昨日,全国学校联盟网(www.cqesa.org)公告了2019年寒假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公费交流资格抽签...

    时间:12-17
  • AI学习有必要从娃娃抓起吗

      人工智能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也引发了家长们的关注。近日,一套《人工智能实验教材》图片在网上流传开来,迅速引发网友们的热议。   除了上述教材,日前,全国首套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人工智能...

    时间:12-17
  • 手机卡异地销户明年全面推广

      异地办身份证都实现了,异地销户还远吗?据工信部官方微信昨日消息,工信部已经要求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最迟于2018年11月1日试行手机卡异地销户服务,2019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提供手机卡异地销户服务。当前,我国...

    时间:12-17
  • 贾跃亭15亿美元资产被冻结

      美国加州一法院于当地时间12月13日发布文件,暂时冻结贾跃亭在其新能源汽车项目法拉第未来(FF)中的股权,并对他在加州实际拥有的一所豪宅下达了保护令。而作出这一裁定的原因是乐视的债主已经追债到美国,...

    时间:12-17
  • 网红奶茶店上线美团收银茶饮版

      在一些热门品牌茶饮店里,要喝上一杯当红奶茶,排队一个小时以上已经是家常便饭。随着消费者对时间敏感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收银系统难以为商家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美团日前正式发布旗下餐饮管理系统新产品美...

    时间:12-17
  • 那些碳去哪儿了——火星甲烷神秘消失引发更多谜团

    “痕量气体轨道器”(TGO)于2016年抵达火星上空图片来源:美国《科学》杂志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刘霞)2004年,科学家首次在火星大气中探测到了甲烷,他们认为其可能由火星微生物喷出。但据美国...

    时间:12-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