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假如社交平台消失,谁来留存我的使用记录

2018-12-18 07:58:5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网络时代,一个人在社交平台上的记录自己往往无法完全掌握。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经历了很多人和事,当平台消失之后,这些记录可能也随之丢失或被泄露。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受访者有两个以上社交平台账号,78.4%的受访者担心社交平台不再运营后,自己的使用记录也会随之消失,69.1%的受访者希望掌握自己社交平台账号的使用记录。

87.3%受访者有两个以上社交平台账号

  北京某高校学生单依(化名)注册过的社交平台自己都数不过来,“经常用的有四五个,微博、微信这些账号基本每天都会登录,还有一些稍微小众的社交平台,会根据用途专门发一些视频、照片或者看一些特定领域的内容”。

  在天津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雷鹏(化名)工作后使用的社交平台变少了,“上学时有好几个常用的社交平台,经常会在上面发信息,吃饭会发消息、朋友聚会也要发状态,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上班后,一些社交账号是工作要用的,就不怎么发信息了”。

  调查显示,87.3%的受访者有两个以上社交平台账号,12.0%的受访者有1个,仅0.8%的受访者1个都没有。分享精彩瞬间(60.1%)、阅读资讯(50.7%)和评论社会时事(49.2%)是受访者在社交平台主要做的事情,其他还有:记录美好生活(41.0%)、发泄情绪(38.6%)、评论别人发布的内容(34.1%)、记录生活感悟(19.8%)和学习打卡(10.9%)等。

  在上海做咨询工作的魏园(化名)曾出国读研,在国外时她经常使用国内的社交平台,拍视频记录学习生活,与国内的朋友聊天。“能经常和很多朋友在网上互动,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现在回头去看那时发的内容,感觉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会翻看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其中44.1%的受访者经常这么做。

  78.4%受访者担心社交平台停止运营后个人使用记录消失

  雷鹏说,他学生时代流行的一些社交平台,现在用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记得上初高中时身边朋友都爱玩‘空间’,喜欢写文章、发照片、互相留言。后来有了很多新的社交平台,原来的就被大家渐渐遗忘了”。

  单依回忆,几年前她喜欢的一款社交平台不再运营了,上面的使用记录也都被锁定,只能浏览不能修改。“在平台停止运营前,我还特意登录上去,给一个好朋友留言”。

  调查显示,78.4%的受访者担心社交平台不再运营后,自己的使用记录也会随之消失,其中17.1%的受访者坦言非常担心。

  雷鹏有一个社交账号很久没登录,前段时间账号被盗了。“刚开始我都不知道,朋友给我发消息说我给他留言借钱,问我是不是账号被盗了,我才反应过来,赶紧给好友发信息,告知大家我被盗号了。顺便翻看了一下,很多曾经的活跃用户,现在都不怎么上线了。”雷鹏说,他发现被盗号的第一反应是后怕,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

  “我听说有人会盗取别人发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用于不良广告,所以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照片格外小心。尽量不公开发正脸的,如果是和朋友的合影,就会分组显示。”魏园说。

  调查显示,关于使用社交平台的顾虑,71.2%的受访者担心在使用社交平台时照片等个人隐私被泄露,56.9%的受访者担心被不真实信息误导,52.0%的受访者担心使用痕迹被大数据算法记录,37.4%的受访者担心被持有不同意见的人网络暴力攻击,15.6%的受访者指出过度使用社交平台会让一些人恐惧真实生活中的社交。

  69.1%的受访者希望掌握个人社交平台账号的使用记录。

  雷鹏觉得,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交平台的用户,发自己想发布的内容,但互联网平台往往是没有“删除键”的,发布出来的内容有可能被人转发、被人评论,所以用户本身要有信息安全的意识。

  “社交平台也要给用户选择权,让用户可以自行处置自己发布的内容,比如下载存档、复制等。”他说。(记者 孙山)

?

  • 相关阅读
  • 陈一丹:互联网公益生态需共创

    ??? “中国互联网公益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公益生态的成熟度与专业度、公益项目的信息失真或夸大、低效执行与反馈差等问题,仍然是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今天在中国...

    时间:12-18
  • 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头”仍难啃

    ??? 科技成果转化再发“大礼包”。12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一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23项改革举措,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允许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

    时间:12-18
  • 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记者17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获悉,由该所成功研制的我国首款太赫兹视频SAR(合成孔径雷达),日前在陕西完成飞行试验,成功获取国内第一组太赫兹视频SAR影像成果。   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能弥补光...

    时间:12-18
  • 谷歌无人车遭遇“全民战争”,无人驾驶商业化还得过人心关

    ??? 我更倾向于相信,还是无人驾驶技术尚欠火候,导致了当地居民的负面反应。   前几天传来消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waymo开始试点出行服务收费。这真是让人有些激动。这表明,在无人驾驶商业化上面,谷歌又走在...

    时间:12-18
  • 星巴克智慧门店正式上线

      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正式亮相。除星巴克App外,消费者通过手机淘宝、天猫或支付宝都可以访问这个线上门店,不必再切换应用软件。   据介绍,这个智慧门店打通了星巴克与阿里巴巴会员系统,消费者通过...

    时间:12-17
  • “双12”快递业务量再创新高

     ? 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2月12日全天,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邮(快)件3.22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2.5%,再创历史新高。   “双12”是行业业务量忙时的次高点。此前“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

    时间:12-17
  • 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进入关键期

      随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日前正式开启,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部启动。《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五大顶级节点所在地将规划总计超过20亿的...

    时间:12-17
  • AI投身赛场发掘下一个体坛巨星

      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联合开发了一套AI教练和球探系统,通过收集、分析球员近几个赛季的数据建模并科学训练球员。研究人员预计,未来两年内AI或将取代部分教练的工作。   获取训练场...

    时间:12-17
  • 创博会上的大国重器

      工作人员正在搬运“中国天眼”模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剑/摄   一位参观者被北威低空高亚音速巡航式靶弹模型吸引。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剑/摄   工作人员给参观者介绍由中国航天科工...

    时间:12-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