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中国北斗怎样服务全球

2018-12-28 08:01:50

来源: 人民日报

  12月2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当天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至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2018年是北斗系统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冉承其说,2012年的12月27日,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6年后的同一天,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开启服务。北斗系统的广大科技人员,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确保亚太区域服务稳中有升,完成全球服务核心星座组网建设,实现了我国航天能力整体跃升。

  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组网发射创造纪录,系统运行确保稳定,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应用推广成效显著。主要包括:高强密度组网形成全球服务能力,一年内完成10箭19星发射,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我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高可靠运行保持亚太区域稳定服务,研制发射备份卫星,持续精化轨控策略,高稳运行地面系统,强化全球监测评估,确保系统平稳过渡,实现服务性能稳中有升;高标准打造国际合作新亮点,成功主办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建成首个海外北斗/GNSS中心,签署中俄卫星导航合作政府间协定,务实推动北斗系统走出去;高精度特色带动应用新突破,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性能价格比肩国际水平,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

  系统服务区为全球,定位精度为水平10米、高程10米

  据介绍,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和地面系统工作稳定,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系统性能满足预期,具备全球服务能力。

  根据最新版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为:系统服务区为全球,定位精度为水平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每秒,授时精度为20纳秒,系统服务可用性为优于95%。其中,在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根据计划,2019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固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还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

  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

  北斗系统已成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目前,北斗系统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安全、百姓生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走出国门惠及世界。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从业单位已达14000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产业区域,一批具有实力的卫星导航企业正在成长。北斗芯片跨入28纳米工艺时代,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已达5.4万件,跃居全球第一。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规模水平日新月异。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6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使用北斗系统。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行。基于北斗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有效改进我国中期天气预报质量。在大众应用方面,国内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在国内10余个车企30多个车型上实现批量应用;基于北斗高精度服务的智能驾驶量产汽车,有望2019年上市。

  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赢得海外广泛赞誉。缅甸、泰国、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多国相继采购北斗产品,服务性能和产品质量在当地创下口碑。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服务。

  此外,北斗系统还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农林渔业、气象环境等领域得到较好应用,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冉承其表示,北斗提供全球服务,是北斗建设的一大步,也是北斗发展的新起点。按规划,2020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2035年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

  • 相关阅读
  • 县域创新怎样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来自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县的经验启示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县域创新怎样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来自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县的经验启示   新华社记者胡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经过...

    时间:12-31
  • 中国科协:到2050年建成世界主要枢纽科技组织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张泉)中国科协29日发布《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提出要彰显科协组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的性质,聚焦科技工作者“人”本身...

    时间:12-31
  • 天津2020年底家庭光纤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将达千兆

      新华社天津12月30日电(记者付光宇)记者从天津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获悉,《天津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提升计划(2018—2020年)》日前正式印发,天津在开展“千兆小区”试点的同时,逐步推广千兆光纤网...

    时间:12-31
  • 新研究:史前巨齿鲨灭绝或缘于超新星爆发

      新华社洛杉矶12月29日电(记者谭晶晶)距今约260万年前,一道奇异耀眼的光芒从宇宙深处抵达史前的地球天空,持续了数周或数月之久。这道神奇的天象是什么?对地球生态造成了什么影响?   美国堪萨斯大学一...

    时间:12-31
  • 科学家在中国海岸带发现古海啸文明遗址

      新华社合肥12月30日电(记者徐海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孙立广、谢周清教授研究组对广东省南澳岛的海岸沉积剖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该岛近千年前曾遭受南海海啸袭击的历史,证实了中国历史上曾...

    时间:12-31
  • “鸿雁传信、永不失联”:“鸿雁”星座首发星成功发射 一期60颗卫星预计2022年组网运营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鸿雁传信、永不失联”:“鸿雁”星座首发星成功发射 一期60颗卫星预计2022年组网运营   新华社记者胡喆   个人智能手机可以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一期60颗卫星预计2022年组...

    时间:12-30
  • 高铁接触网关键结构安全自动化识别系统首次应用于高寒高铁

      新华社沈阳12月29日电(记者齐中熙、洪可润)12月29日,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正式开通运行。记者从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了解到,在京哈高铁承沈段工程建设中,研发了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结构安全自动化识...

    时间:12-30
  • 综述:2018,联合国力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新华社联合国12月29日电 综述:2018,联合国力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新华社记者王建刚   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特殊“战场”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12月15日,在波...

    时间:12-30
  • 线下付费讲座缘何“虽有人气尚无钱途”?

      周末的北京,大都有近200场讲座、沙龙在各个角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活动的主题也是五花八门:从图书分享和签售、手工艺品制作到出国留学、形象塑造再到时间管理、演讲与口才乃至AI技术科普……各色各样的...

    时间:12-29
  • 工人技能越高 人生舞台越大

      截至目前,全国的技能劳动者已超过1.65亿人,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4791万,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23%和39.3%。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技能人才有哪些感受?未来,如何继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