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拥抱北斗的“90后”

2019-01-02 07:25:39

来源: 人民日报

  

  6天前,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这是一代代北斗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结果,这些成就是北斗人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航天人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在这些北斗人、航天人中,不乏“90后”的身影。据统计,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90后”员工就已突破2400名,占员工人数的10%以上。在北斗加紧全球组网的攻坚期,这些“90后”将人生梦想与北斗导航紧密相连,在各个岗位上绽放光彩。今天,我们选取其中6位,聆听他们拥抱北斗的故事。

  一飞冲天

  他们是“追星族”,将青春写进航天事业,很酷!

  “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个‘科学家’,毕业后选择了航天事业,才发现选择了离‘科学家’最近的职业。”

  ——航天人留言

  冬日的北京,寒风扑面,航天五院总体部大楼的监控室里,一排排电脑之间,一位脸庞青涩的小伙子正专注地盯着屏幕。

  “看!这就是卫星!”余速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与变化的折线图说。

  “这是卫星?”因为屏幕上看不到任何关于卫星的图案,记者有些疑惑地问。

  “这些数据的变动,就是卫星的‘心跳’。”在数据中与卫星“隔空对话”,身穿白大褂的余速,像是卫星导航系统的“体检师”。每颗卫星上天前,他都要完成数轮测试、每轮测几百个数据,阶段总结报告要写三四百页纸……犹如一位翻译家,在不同语言之间自如转换。

  相隔几米,是另一位“体检师”胡帆的工位。“我的工作是监测卫星在接受不到地面信号时,能否自主控制、自主运行。”发出指令、研判数据,这个“90后”的小女生,见人总是笑眯眯的,很难想象她给卫星换电缆、搬机器、调设备的样子,“光通电测试,就要陪着卫星整整两个月,感情能不深吗!”

  各个零件测试完好,还要管理好卫星的“发动机”——这是航天五院502所杨南基的工作。见到她时,她脸上略显疲惫,但谈及工作,眼里似乎能看到“光”。“控制推进系统犹如‘刀尖上的舞蹈’,是份‘难差事’,更是个‘精细活’。”

  难在什么地方?推进器加注时,由于加注燃料有危险性,要花近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演练,确保加注点滴不漏……

  细到什么程度?推进系统71个部件、200多个焊点,最细的地方内径只有2.4毫米,既怕堵,又怕漏,需要拿氦气笔、肥皂水反复检测……

  作为全组唯一的女生,她没有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自己参与研发的卫星上天了,便是最幸福的时刻。”

  除保障每颗北斗正常运行之外,卫星之间还需建立通路,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陈玲玲正坐在办公室里,进行紧张的测试。她像是个“大管家”,在卫星之间建立打通“太空天堑”的通途。

  “我不太会跟人打交道,更喜欢和机器打交道。”陈玲玲说,自己有点内向,见人说话经常“不好意思”,但与机器“对话”,就觉得“自在得多”。

  比起以上几位的偏重设计、测试,下面这位“建筑师”,似乎离北斗更“近”。

  “我负责卫星的组装。” 来自航天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的廖宏博说,如果把北斗卫星比喻成人体,各个核心器件就是卫星的“器官”,他的工作就是将各个“器官”通过导线等“血管”连成整体,赋予卫星“生命”。

  “亲眼看着北斗卫星从一个个零件整合成一个整体,觉得太神奇了。” 廖宏博说,“我们是‘追星族’,将青春写进航天事业,很酷!”

  卫星有了“生命”,还得接上“翅膀”,航天五院529厂的王国星,正忙着给北斗加装太阳翼:“长达十几米的太阳翼,水平安装误差要小于几丝,工作精度比头发丝还要细。”

  干这样的“细”活,做事就该“精益求精”。王国星却说在这方面曾“吃过亏”——刚接受北斗任务时,第一件事就是制作一种打孔模板。“在学校时做过,觉得比较简单,三下五除二就画出了图纸,交给了装配员师傅。”第二天师傅来找他,说工装精度不够、又沉又不好用。“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慢慢揣摩掌握,凡事不能想当然。”

  划破天际

  他们是“技术控”,敢创新善钻研爱发明,特拼!

  “当了航天人,变得不再毛躁,就连孩子手工作品胶水涂得不工整,都要重新涂一次,容不得一点瑕疵。”

  ——航天人留言

  北斗的关键技术,在一代代北斗人手上取得突破并逐渐成熟,相比于前辈致力于填补技术空白、加紧“技术突破”,“90后”更像是“生产线”上的一线设计师。

  “分到我们手上的工作可能更基础、琐碎、庞杂。但对每个数据都不能马虎,一点问题都可能影响全局。”陈玲玲在刚入职时,面对繁重的型号任务,常常失眠,连做梦都是工作上的事。

  一次无线联试中,她发现了频谱仪上一条一闪而过的异常谱,此时距离整星交付仅剩几天。“遇到这种事儿,有经验的老员工也会紧张,她却没被‘吓住’,细心求证,抽丝剥茧,最终顺利地将问题解决了。”同事说。

  关键时刻能“扛”住事儿,遇到问题还能用“灵活的思维”解决。刚入职不久的余速,通过自己开发的“小程序”,提升了测试效率。“原来每测一个数据,需要多次往返于操作间与监控室,一上午微信步数就有上万步……”余速说,现在只需在电脑上输入对应设备的IP地址,即可完成测试,结果呈现也更加直观。说起设计灵感,余速却笑着说:“可能是因为我有点‘懒’,时间紧,任务重,也是被‘逼’出来的。”

  参与研制时,王国星发现太阳翼实际装配中,“依靠人力操作,费时费力,还有安全隐患”。他反复研究,设计出一款便于携带的新式调整装置,缩短了调试周期,提升了精度。

  “遇事先动脑,是‘90后’的一大特点。”王国星的师傅李文涛说,“‘90后’是‘技术控’,敢创新善钻研爱发明,天生有股拼劲儿。”

  一个新设备送来,胡帆常常能在一天之内研究透资料、学会操作,并写好新系统的操作程序代码。“确实非常紧张。写错一个代码都可能导致整个机器运转不畅,造成上亿元的损失不说,还可能耽误了卫星整体发射计划。”胡帆说,尽管很难,在大家帮助下,每一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廖宏博也说,“刚开始接触焊接,不得要领,手不稳、力不够,总是干着急。”有些零件焊接,需要把身子卡在一个角落,向后伸胳膊,反手伸入一个狭窄的槽里进行,力度的拿捏、操作的技巧,绝非一朝一夕能掌握。为了揣摩其中的技巧和力度,廖宏博拿笔写字、吃饭用筷子时,常比划着手上操作……

  1993年出生的廖宏博,如今已是北斗卫星的电装主管。“从来没有过员工新入职三四年就担任此职位的先例。”航天器总装中心副主任邱铁成说,有一次,焊接作业的质量要求近乎苛刻,大家就看到廖宏博桌上摆着60根导线,用于焊接练习,“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努力”。

  在轨引航

  他们爱工作懂生活,总能保持最佳状态,超燃!

  “航天工作辛苦,工作之余我喜欢健身游泳;大汗淋漓之后,疲惫也得到了释放,感觉满血复活了。”

  ——航天人留言

  “近年来员工数量没有大幅增加,任务却越来越重,”航天五院科研人员介绍说,“万人一杆枪”要求“每颗螺丝钉都不能松”。

  “计划,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命令。”胡帆说,去年9月,她独自在西昌发射场,代表小组完成型号任务。“本来计划月底之前能干完活,‘十一’还能放个假,没想到在回来的机场里,又接到了新的工作安排……答应给别人做伴娘都没去成。”

  一次次约会爽约、一次次买了回家的机票又退票,他们的生活似乎在跟着北斗的节奏不断变化。“遇到迷茫的时候,给家人打个电话,就能重燃信心。”胡帆说,工作一年多来,陪家人的时间少了,但家人提起她,脸上有着一份自豪。

  面对这样一份不能过多对外人提起、忙起来却颠三倒四的工作,众多“90后”坦言,动力源自心底对航天的热爱与向往。“小时候就爱收集卫星发射成功的首日封。”从“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到“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中国航天由“大”变“强”的足迹,在杨南基手里被一一“记录”。“现在,正等着北斗三号的首日封……”

  回忆起第一次装太阳翼,王国星记忆犹新:为了让操作万无一失,那晚不知道加班到了几点。“做完后,从厂房出来,走在宽敞安静的航天城园区,望着深空中的繁星皓月,疲惫烦劳都烟消云散了。”王国星回忆。

  “学弟学妹们问我工作如何,我从不提‘忙’、不提‘累’,”余速说,不怕苦不怕累,是一代代北斗人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工作之余,余速的朋友圈里写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路边的小猫、山间的花草、金色的小号……发现美好瞬间,他们爱工作懂生活,总能保持最佳状态,超燃!

  提拉米苏、蛋挞、芝士派……廖宏博经常给大家做蛋糕,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暖男”。“做蛋糕的同时,可以放松身心,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廖宏博说。

  入职后,经人介绍,廖宏博认识了同在航天五院529厂工作的女朋友。两人能共同为国家航天事业付出汗水,“这是很幸福的事”。

  谈及未来,他们充满期待。“等到将手里的卫星顺利送上天,腾出时间出去旅游一趟。”杨南基说,“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逐梦航天,也是在探究世界。”但就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手上星还没走,新的星又会送来,“在北斗的全球组网完成之后,我就可以出发了……”

  “我是个理科生,缺少诗情画意,没给负责的星起出什么特别的名字。我觉得,‘北斗’就是它最动听的名字。”余速说,当火箭载着卫星划破苍穹、冲向太空时,那一抹绚丽的尾翼,就是北斗人奋斗的色彩……(余建斌 刘涓溪 吴 凯 张武军 王永战

  • 相关阅读
  • 电商法实施 代购、微商行业迎来行为规范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王茜 赵文君)“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电子商务法》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当前网络消费的痛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这部法律实施后,...

    时间:01-02
  • 各方拥抱变化,电商产业迎来规范发展新阶段——聚焦电子商务法实施

      新华社杭州1月1日电题:各方拥抱变化,电商产业迎来规范发展新阶段——聚焦电子商务法实施   新华社记者吴帅帅、张璇   在我国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广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1日...

    时间:01-02
  • 《电商法》来了 微商改用英文卖货?

      2013年,根据全国人大十二届常委会立法规划,财经委牵头国务院12个部门组成了起草组。   根据立法法,我们国家的法律一般都是经过三审,但是电子商务法是四审。从提出到2018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

    时间:01-02
  • NASA“新视野”号飞掠迄今最远天体

      2018年12月21日从NASA方面得到的艺术家插图,描绘了“新视野”号飞掠“天涯海角”小行星的场景。图/视觉中国   据NASA官网,当地时间1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将飞掠柯伊伯...

    时间:01-02
  • 叶聪:未来两年将实现万米深潜

      叶聪在7000米海底。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域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全世界近500人进入过太空,12人登上过月球。而潜入7000米以下深海的人,只有11个,...

    时间:01-02
  • 停车电子收费首日压线跨位违停严重

      昨日,长椿街地铁站附近,共享单车挡住计时装置,导致无法正常计时收费。   昨日,西兴隆街,跨位停车加罩车衣占用路侧停车位。   昨日,东城区体育馆路附近,一处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停车场已换上橙色的...

    时间:01-02
  • 短视频版权保护不容忽视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也产生了大量版权诉讼,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短视频版权侵权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如何理解短视频在《著作权法》中的适用?短视频版权保护有哪些可开拓路径?近日,在中国版权协会和...

    时间:01-02
  • 人工智能热潮:莫跟风防虚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一千多年前的古诗,可以贴切地用来形容当下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太火,火得太快,让人始料未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力群就有如此感觉,她...

    时间:01-02
  • 科普:这些保健“常识”,别再信了

      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31日电(记者王子辰)纤维有助排便、补钙稳定血压、吃可可粉能减肥……记者调研发现,这些在国内流传颇广的保健“常识”,其实至少在欧盟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全球范围内,欧盟是公认...

    时间:01-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