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人工智能热潮:莫跟风防虚火

2019-01-02 07:33:02

来源: 光明日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一千多年前的古诗,可以贴切地用来形容当下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太火,火得太快,让人始料未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力群就有如此感觉,她想起十几年前与同行们为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而奔走呼吁的情景:“那时候很多人对人工智能避之不及,还有人认为它是伪科学。”

  如今,人工智能成了香饽饽。面对高校扎堆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以及铺天盖地的各种人工智能产品,韩力群认为其中不少是盲目跟风,“这是很危险的势头”。

  这不是韩力群一个人的感受。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与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许多专家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为什么要跟风?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陆汝钤直言,我们的研究者缺乏自信。

  “我们国家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做得不错,但基础研究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海峰指出。这位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遗憾地说,我们目前用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等,都掌握在别人手里。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专家们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国人工智能需要做好基础研究,少一分跟风,多一分踏实。

  投资还是投机

  从切实可感的手机、家电,到高深莫测的阿尔法围棋、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眼球,以及资本。根据国外调研机构数据,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额达152亿美元,中国占48%,位居第一。

  人工智能仿佛一支神奇的画笔,各行各业都想拿它来添彩。但在韩力群看来,那些从各个领域涌入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者,不少都是投机者,使得这股人工智能热潮里充满了噱头与忽悠。

  何以见得?比如家电领域,人工智能成为新卖点,借助物联网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语音控制等。但韩力群认为这还称不上人工智能,只是“信息家电”。“是否智能要看有没有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或者一些类人或类脑的功能。”

  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乔俊飞看来,现在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只停留在会“看”和会“听”的水平。如果一个人只会看和听,能否说明有智能?显然还不够。“但我们把‘看’和‘听’代替了全部的智能。”他说,很多所谓的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上只是在做语音识别、图像处理,门槛很低。

  不做“快餐式”研究

  专家们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另一个危险趋势是,热衷于开发人工智能的应用,但对基础研究不够重视。

  “我们现在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乔俊飞认为,在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之间,要把目光更多投向后者。而想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上获得根本性的突破,需要数据重组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高。

  算法、算力、芯片、开源平台等,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但这个基础目前大多由欧美国家掌控。韩力群坦言,一些重要的算法都是国外发明的,我们的技术太薄弱。此外,芯片方面我们也长期受制于人,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掣肘会更明显。再比如开源的软件和体系架构,“我们国家有一些,但相比美国,差距明显。”王海峰说。

  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门为人工智能设立申请代码,集中受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据国家自然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副主任张兆田透露,目前已收到2800多项申请,不过任重而道远。“比如一些算法可能在某些领域很成功,但换到另一个领域就不那么有效了。”他说,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需要一些通用算法等基础理论的突破,我们目前的研究还不够。

  内功不行,人工智能再火也只是虚火。练好内功,需要踏踏实实,而不是做“快餐式”的研究。韩力群提醒,如果跟风者、投机者太多,靠谁在基础研究上去取得突破?

  呼吁有序发展的“指挥棒”

  不仅要加强基础研究,而且要规范行业发展。人工智能火爆的背后,是发展的无序。

  目前,很多地方都将人工智能当作重点产业来规划和扶持。“甚至一个省内的十几个地级市都在发展人工智能,而且规划都很类似,最终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提醒,如何让全国各地既能形成合力,又能保持特色,亟须考虑。除了地区的不平衡,行业内部也存在不平衡。乔俊飞强调,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大多集中在互联网企业,实体产业很少。这些行业的待遇不足以吸引人工智能人才,但如此持续下去,退潮可能很快到来。

  要避免退潮,还要对人工智能产品本身进行规范。韩力群指出,号称人工智能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如何判定它是不是忽悠?没有标准。“有没有智能,智能是什么水平,是智能还是弱智?需要建立一个适合评价人工智能的智商水平的指标体系。”她说。

  韩力群认为,标准是一个指挥棒,有引导作用,可促进人工智能产品不断提升智能水平。其实,整个人工智能行业都需要一个“指挥棒”,引导大家把人工智能这股热潮推向更高更持久,而不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记者 陈海波)

  • 相关阅读
  • “嫦娥四号”书写人类太空探索新篇章

      “嫦娥四号”成为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中国与前苏联、美国有了并列第一的荣誉。“嫦娥四号”的探索将拓宽人类的视野和想象,我们在仰望星空和认知月球之后,必须为人类文明发展探明方向和路径,...

    时间:01-04
  • 苹果多年来首次降低营收预期 大中华区“背锅”

      库克用一封致投资者的信开启了苹果公司的2019年。这封信中,其正式调低2019年第一财季的营收,从之前预期的890亿-930亿美元,降低到了840亿美元。受此影响,苹果盘后交易一度大跌约8%。   或受此影响,苹...

    时间:01-04
  • 软件业将加速赋能制造业

      2019年,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将成为发展新动能。随着我国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也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软件...

    时间:01-04
  • G60科创走廊 一体化样板间

      G60科创走廊交通枢纽。   沪昆高速公路在公路网编号为G60,始于上海松江区,途经浙江,止于云南昆明。自2005年左右嘉兴提出G60科创走廊概念后,沿线多地在科创领域迎来了喜人变化。2018年6月,来自苏浙皖...

    时间:01-04
  • 嫦娥袖里揣了哪些宝

      嫦娥四号搭载了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的有效载荷,将为人类科学研究和空间探测发挥重要作用。嫦娥四号任务有效载荷总体指挥徐欣锋介绍,科学载荷主要分布于“两器一星”中——着陆器、巡视器、中继星,共分两次...

    时间:01-04
  • 翩然落月背 再赴广寒约

      这一刻,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3日,飞行约40万公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

    时间:01-04
  • 首次!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 首张!近距离拍摄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过程(示意图)。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月3日10时26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 度...

    时间:01-04
  • 中国南极科考队昆仑队成功抵达冰穹A地区

      新华社南极内陆1月3日电(记者刘诗平)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队16名队员2日成功穿越南极内陆冰盖“大锅底”,进入冰盖最高处的冰穹A地区。   当地时间早上8时(北京时间上午11时),昆仑队5辆雪地车...

    时间:01-03
  • 注意!旧手机号不解绑支付宝,银行卡有可能被盗刷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日电(记者于涛)乌鲁木齐市民李女士在更换手机号后,旧手机号只做了注销处理,但未解绑支付宝,导致银行卡内1万元被盗。近日,乌鲁木齐市警方和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联合破获此案。   ...

    时间:01-03
  • 索赔上亿 主播跳槽频现天价违约金

      主播曹海直播截屏   近日,斗鱼直播平台所属公司与知名主播曹海(网名:蛇哥colin)的合同纠纷吸引诸多关注,斗鱼直播平台所属的公司除了要求法院判令曹海继续在斗鱼平台进行直播外,还需向斗鱼平台所属公...

    时间:0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