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5G全面覆盖至少还要5年

2019-01-16 08:08:12

来源: 科技日报

  在过渡阶段,5G的判定界限其实很模糊。“4G+”“假5G”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它们都是技术在演进过程中的合理产物。

  标准意义上的5G大规模商用,非一朝一夕之功。5G的覆盖速度将远远慢于3G、4G,全面覆盖可能需要5年到10年。

  前不久,电信业巨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宣布在美国12个城市正式商用5G移动服务。但很快就有用户发现,他们在手机上看到的5G标识其实是“5G E”,“E”还特地做了缩小和模糊处理。

  除了标志给人一种“山寨”的感觉,“5G E”的网速更是一大槽点。有网友在社交网站Reddit的论坛上评论道,“5G E”的下行传输速度为194.88Mbps,上传速度更低,仅为17.08Mbps。另有相关调查显示,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宣称布局5G的城市,网速并无显著提升,仍与4G速度相当。于是,不少网友吐槽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这波操作缺乏诚意,搞了一个“假5G”。

  让人空欢喜一场的“5G E”真假究竟如何?既然速度没跟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何要打肿脸充胖子?国内用户是否也有可能遇到“假5G”呢?

  “假5G”采用非独立组网部署方式

  “‘5G E’是‘5G Evolution’的缩写,说它是假的有点过,因为它采用的部署方式确实是5G部署方式中的一种。”通信门户网站飞象网CEO项立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5G有非独立组织网(NSA)和独立组网(SA)两种部署方式。

  SA采用端到端的5G网络架构,从终端、无线新空口到核心网都采用5G相关标准。NSA是指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与5G基于双连接技术进行联合组网的方式,也被称为LTE与5G之间的紧耦合(Tight-interworking)。LTE系统采用双连接方式时,数据在核心网或者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进行分割后,将用户数据流通过多个基站同时传送给用户。

  “5G E”实际上采用的是NSA布署方式,具体方式是通过在4G核心网络上加一些基站,其实是4G网络的升级版。

  南京世域天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郭正标也认为“‘5G E’并非假5G”。“它是NSA的部署方式,是在原来4G的框架上做一些技术升级,提高网络带宽,但没有进行物理层面的替换。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4G+,也就是4G到5G的过渡阶段。”郭正标说。

  尽管使用的还是4G的基本设备,但NSA也可具有5G“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所以业界默认它为5G。“虽然4G+的速度比不上标准意义上的5G速度,不过相较4G还是有所提升,只是用户对5G的期望值太高,以至于对‘5G E’的网速表现不满意。”郭正标解释道。

  与NSA不同,SA采用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5G网络。“也就是使核心网、计费系统、管理系统以及组织体系焕然一新,与4G完全不同。”项立刚说。

  虽然都是5G的部署方式,相较SA,NSA的应用场景有限。“我们知道,全球5G标准的制定组织3GPP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eMBB(移动宽带增强)、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NSA在后两种场景的运用上并不完善。”项立刚表示,但不能据此否认基于NSA线路图的“5G E”是5G。

  那么,在用户不更换手机的情况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如何将网络服务升级到5G呢?

  项立刚称:“通过无线CPE(一种接收Wi-Fi信号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将5G信号转化成高速的Wi-Fi信号,即可使用户用4G终端享受5G网络。实际上这属于固定网络服务,相当于用无线网替代了光纤入户。”

  基于成本选择更“经济”方案

  既然NSA不如SA“战斗力”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何不直接上马SA呢?

  SA是5G的最终目标部署方案,但它需要新建5G的基站和核心网。“对于运营商来说,建设成本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郭正标解释道,部署SA意味着所有的架构必须更新。但如果采用NSA组网方式,运营商可利用现有4G网络快速部署5G,抢占覆盖区域和热点,这样可大大降低部署成本。

  除了成本因素,技术也是一个问题。

  5G之战已经打响,许多公司都开始了5G网络测试工作,包括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华为。“华为是目前全球唯一可提供完整5G通信服务的供应商。”郭正标说,日前在由IMT-2020(5G)推进组织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中,华为于去年年底率先完成5G核心网安全技术测试。

  “在5G网络建设方面,美国并没有走在最前面。”郭正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美国基本不生产电信设备,但部署SA需要完善射频前端、BBU(基带处理单元)、通信云等网络架构,同时还需要一整套软件运营维护方案。

  “美国不愿意购买华为的5G服务,就得等合作商的技术完善后再考虑布局SA。在此之前,AT&T只能在4G核心网的基础上做升级。”郭正标说。

  项立刚还表示,光缆覆盖率低也是美国选择优先部署NSA的原因。

  “由于光缆覆盖率还不够高,美国大部分家庭至今仍未用上宽带,NSA能通过无线CPE将5G信号转化成Wi-Fi信号使用。”项立刚解释道,NSA实际上起到了宽带的作用。“NSA部署门槛低、实施快,对美国而言是当下最优的选择。”

  由于中国大多数家庭使用了光纤接入网络这种方式,因而对NSA没有需求。“但面向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对网络服务要求较高的领域,就需要独立组网,所以直接上马SA更符合现实需要。”项立刚说。

  技术演进过程中的合理产物

  尽管“假5G”招致非议,但郭正标和项立刚都一致认为,它是技术演进过程中的合理产物。

  实际上,3G、4G的部署都经历过类似的过渡期。以目前主流的LTE为例,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其实它并未被3GPP认可。因此严格意义上来看,其并未达到4G标准,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

  标准意义上的5G大规模商用,非一朝一夕之功。项立刚直言,“伪5G”“假5G”“4G+”无非是一个名称而已,在概念上纠缠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对此,郭正标表示认同:“在过渡阶段,5G还是非5G的界限其实很模糊。”

  那么,标准意义上的5G商用什么时候才可以实现?

  对老百姓而言,先得有支持5G的手机。“一年之内,基本上新手机都可以支持5G。”郭正标表示,有了5G手机,还需5G网络。“手机上显示‘5G’信号,才能让用户最直观地感受到5G。”

  “现在我国5G网络的正式牌照还没发。但是就算发了牌照,建设5G网络的投资也是非常巨大的,涉及到的技术也很多,运营商不可能很快建好。”项立刚表示,与3G和4G一样,5G建设初期要先进行试点覆盖。

  据GSA(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球已有192个运营商进行了与5G相关的演示、测试与试验,46个国家和地区的80个运营商已经宣布在2019年到2022年之间提供5G网络商用服务。

  “虽然国内外部署5G的速度加快,但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全新的应用场景体现出对5G的强大需求,只有在建设过程不断尝试中,才有可能发现新的应用场景。”郭正标直言。

  此前,美国独立技术和市场研究公司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在一份报告中估计,到2025年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才能看到5G网络50%的全球覆盖率。有国内专家也指出,由于5G做深度覆盖较为困难,初期只能重点覆盖,5G的覆盖速度将远远慢于3G、4G,全面覆盖甚至可能需要5年到10年。

  5G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各个领域的“杀手级”应用尚处酝酿状态。“真正意义上的5G商用一定会到来,只不过,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实现的。”项立刚说。(记者 代小佩)

  • 相关阅读
  • 刘忠范:用“研发代工”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新华网发   近年来,石墨烯成为大众熟知的一个词语,开始逐渐应用到生活中。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蜂窝状纯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极高的机械强度,在能源、信息...

    时间:01-18
  • 刘小虎:科技创新服务于民生工程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小虎。新华网发   大众的需求,无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保障。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元”)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小虎在...

    时间:01-18
  • 陈荣根:为实验室注入市场驱动力 促科研与市场接轨

    创客总部合伙人陈荣根。新华网发   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商用之路环环相扣。作为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首批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创客总部正在孵化一批来自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前沿技术项目,...

    时间:01-18
  • 去年快递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

      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了2018年快递业“成绩单”。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整体来看,2018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790...

    时间:01-18
  • 移动互联网平台打响“粉丝争夺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渠道”“流量”“涨粉”等围绕获取用户展开的话题,始终是互联网企业关心的焦点。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告别用户增长的高速发展时期,人口、流量和资本红利逐渐退潮,并逐步进入了存量用...

    时间:01-18
  • 让光“行为反常”的机器问世 有助研制新型光学电路

    英科学家建造的“光学环谐振器” 图片来源:趣味科学网站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建造了一个被称为“光学环谐振器”的机器,在其中,光脉冲围绕着彼此旋转,且控制光之行为...

    时间:01-18
  • 新技术测定恒星年龄误差仅3%—5%

      天上的星星有多老?多年来,天文学家测定恒星年龄的误差甚至超过20%。但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的科学家近日提出一种新的恒星年龄测定技术,误差仅为3%至5%。   一个星团中的恒星几乎同时产生,而星团中的...

    时间:01-18
  • 欧洲欲建新对撞机 身价昂贵引争议

    未来环形对撞机(艺术图)图片来源:《自然》网站   据英国《自然》杂志官网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15日发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一台新的加速器,其长度是现在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对撞机——...

    时间:01-18
  • 仿真机器人“进军”考古界

      仿真机器人现已“进军”考古界:一个欧洲科学家团队17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新打造的名为“OroBOT”的机器人和仿真骨架进行研究,发现史前四足动物学会在陆上更加高效地行走的时间早...

    时间:01-18
  • 董明珠随口披露业绩 收到关注函

      刚刚续任董事长的第一天,董明珠就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关注函,缘由就是前一天她在董事会上“口无遮拦”地抢先披露了格力电器2018年的业绩状况。   董明珠在前天的股东大会上在回答股东提问时顺口说出了“...

    时间:01-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