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我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投入运行

2019-02-19 08:00:03

来源: 科技日报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由该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坚副教授带领的团队及其合作者,根据不同红外探测器的特点,进行了多个版本的设计和测试,解决了微弱信号探测,高增益灵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首先完成为基于InSb探测器完成了J,H,K波段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并完成了实验室楼顶测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科学仪器评论》上。

  我国红外天文研究发展受限于优良台址和探测器的缺乏。随着近年来我国天文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中国天文界拥有红外天文观测能力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为了保证这些大型设备建设成功后,顺利高效地开展红外观测仪器的研制和红外天文的观测研究,必须对相关候选站址进行红外天光背景的测量。在红外波段的天光背景辐射强度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红外望远镜及其他观测设备的一些重要性能,如巡天深度、能够观测的极限星等、天文成像系统曝光时间等。

  科研人员介绍,由于InSb探测器需要深度制冷,带来了仪器的功耗和体积比较大,对于野外观测非常不利,根据InGaAs探测器在J,H,K波段上的探测优势,在2017年基于InGaAs探测器完成面向南极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并于2017年7月在西藏阿里观测站进行了试观测,获得首批阿里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数据,数据显示夏季阿里在晴朗夜间的近红外天光背景强度微弱,同时验证了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监测运行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在2018年针对南极极低温度、高海拔、低气压(昆仑站极夜情况下平均温度-60℃,最低温度-86℃,海拔4087米,气压为0.5个大气压)、电力困难等极端条件,对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光学,低噪声读出电子学,结构和电控,自动观测等进行了相应改进,于2018年11月随“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并于2019年1月23日在南极昆仑站安装并投入运行。(记者吴长锋)

  • 相关阅读
  • 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月21日表示,2018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45.2%,较上年提升...

    时间:02-22
  • 科技助老 用青春守护夕阳

      2月20日,中宣部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并发布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北京榜样”在本市已选树5年,本次由50名“北京榜样”组成的优秀群体均是每年年榜荣誉的获得者。从2014年到2018年,“北京榜...

    时间:02-22
  • “网约护士”来了,居家养老无忧?

      手机上下个单,护士即可上门服务。近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引...

    时间:02-22
  • 国内医美互联网平台巨头欲赴美上市

      新春伊始,刚在消费旺季赚的盆满钵满的整形美容市场,便出现骚动。   2月19日,据彭博社消息,国内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已经秘密申请美国首次公开募股。据知情人士消息,该公司通过此次发行筹资约3亿美元,...

    时间:02-22
  • 进社区为老人提供公益性互联网培训

    ??? 张佳鑫,90后,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师,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2014年度“北京榜样”,2017年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拥有众多标签的张佳鑫,参加过多次大大小小的表彰活动,面对采访...

    时间:02-21
  • 美团点评辟谣“大众点评将消失”

      2月20日晚间,有消息称大众点评这一大众熟悉的品牌即将迎来变数。如摩拜单车被收购后更名为“美团单车”一样,大众点评将被改名或被直接放弃。据了解,为了提高DAU(日活跃用户数量),所有美团点评的产品将...

    时间:02-21
  • 你用光子给自己“美图” 科学家用缪子“透视”庞然大物

      生活中的拍照更完整的说法或许是:让光子的轨迹投射出人或美景的影像。不止光子,利用电子、正电子、质子等各种粒子的成像技术是人们“定格”的常用方法,经常被用来反应微观、宏观、致密、疏松等不同特点的...

    时间:02-21
  • 带着技术走出去 我国科研成果远赴阿拉伯

      近日,宁夏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透露,2017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签约项目“中阿节水设备技术转移合作协议”1.1亿元合同资金,已由阿曼合作方落实到位,这标志着宁...

    时间:02-21
  • 我科学家发现单分子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

      记者20日从厦门大学获悉,该校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文晶团队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电力大学陈文博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在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

    时间:02-21
  • 新工艺加持 秸秆中淬炼出高科技产品

      “当下的秸秆利用,看似‘吃干榨尽’,实则效率低下。”近日山东省“两会”期间,唐一林代表带来的一份调研报告直指“秸秆还田导致的海绵田、虫害泛滥以及秸秆利用低效问题”。由圣泉生物质研究院、中科院化...

    时间:0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