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柔性折叠屏 下一个手机硬件标配?

2019-03-20 07:55:06

来源: 科技日报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所有的手机制造商都投入了柔性显示屏的怀抱。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华为推出了首款5G折叠屏手机Mate X。尽管这款手机的价格高达2299欧元(约合人民币1.75万元),但依靠华丽的外形它依旧大圈了一把粉。

  华为并不是第一个推出柔性折叠屏手机的公司。早在去年10月,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就推出了一款可折叠的手机FlexPai(“柔派”)。今年1月,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在华为采用了柔性折叠屏后,整个市场更是被点燃了。包括苹果在内的众多手机制造商纷纷表示自己也将推出采用柔性折叠屏的手机。

  那么,相比传统的显示屏,柔性折叠屏究竟有哪些用处?能解决用户的哪些痛点?未来它会成为手机的标配吗?

  解决“大屏”与“便携”之间的矛盾

  两年前,笔者承担了我国南方某市营商环境的评估工作,其间走访了该市一家研发柔性显示屏的公司,并和该公司的一位合伙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笔者当时很不解,问他柔性材料的市场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要用它来做手机的显示屏。他给笔者的回答是,柔性显示屏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屏”与“便携”之间的矛盾。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文件的传输成本变得越来越低,高清图片、视频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为显示这些文件,对显示屏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一方面,显示屏的显示精度必须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显示屏的面积也必须越来越大——毕竟,如果屏幕不被放大,再高的显示精度看起来也是一团模糊。

  事实上,现在不断扩大的手机屏幕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不过,当屏幕扩大后,设备的便捷性就会受影响。现在很多手机屏幕倒是够大,但它们携带起来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口袋里根本塞不进,要单独拿在手上,着实麻烦。

  目前,5G马上就要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在5G技术普及后,不仅视频等大文件的传输成本会进一步下降,VR(虚拟现实)等对显示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也将会呈爆发式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屏”和“便携”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发明显。

  而柔性显示屏的推出就为解决这对矛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一旦屏幕可被折叠,那么用户就可在使用时将屏幕展开,享受大屏带来的视觉效果;在使用完毕后,则可将其折叠起来,塞入口袋,轻松带走。

  成本和技术成为普及关键因素

  目前,柔性折叠屏正成为一股新风潮。那么,它是否会在未来成为手机的标配?这主要取决于3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它的成本。柔性折叠屏虽好,但它现在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在目前已经面世的几款产品中,华为的手机价格高达1.75万元,三星的手机价格在1.25万元左右,即使相对便宜的柔宇手机价格也在8000元以上。这样的价格,显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承受的。倘若希望柔性折叠屏手机实现普及化,厂商就必须将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用户买得起。

  这个过程究竟需要多久,现在还不好说。根据经验,时间应该不会太长。对于一款工业品,其成本都会受到规模效应的影响。在刚开始投产时,由于要投入过高的固定成本,因此其平均成本会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产量的增加,一方面固定成本被摊薄了,另一方面受“干中学”等因素的影响,平均成本一般会出现较快的下降。

  这一点,在当年触屏手机上体现得就很明显。一开始,触摸屏的价格很高,但两三年后,它就“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如果柔性折叠屏的发展逻辑也和触摸屏类似,那么距离它全面普及应该不会太久。

  第二个因素是其他替代技术的发展状况。如前所述,柔性折叠屏是为了解决“大屏”和“便携”之间矛盾的一种技术方案。不过,它并不是唯一方案。

  事实上,在现有的技术中,还有一种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大屏”和“便携”,那就是投影。依靠投影技术,就可以轻易地将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投射到背景墙上,从而在不增加屏幕面积的前提下让画面增大。和柔性显示屏的固定比例放大不同,投影的放大倍数是可变的,甚至在理论上还可支持三维效果的投射,这些技术特点似乎都要比柔性显示屏更有优势。不过,目前投影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显示的效果还不算好。如果它的技术在近期内得到了改进,那就完全有可能取代柔性显示屏,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主要路径。

  第三个因素是柔性显示屏能否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作为一项新技术,柔性显示屏的缺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在某款折叠屏手机上,人们能清楚地看到折叠留下的痕迹,这让消费者十分担心这种材料的使用寿命。再如,现在推出的几款手机中,大部分都是向外折叠的,而这可能会让屏幕更难得到保护、更容易被划伤。或许这些技术的缺陷都只是一些旁枝末节,但如果不能被妥善解决,也会影响柔性折叠屏的发展。

  总而言之,柔性折叠屏究竟能否被普及、成为未来手机的标配,恐怕还需要时间进一步检验。(陈永伟)

  • 相关阅读
  • 小米智能手机收入1138亿元 同比增长41.3%

      昨天,小米集团公布2018全年财报,报告期内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5%。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收入人民币1138亿元,同比增长41.3%。   小米集团创...

    时间:03-20
  • 惊现安全漏洞,5G我们还能放心用吗

      今年两会期间,5G成热点关键词。媒体在关注5G最新动态的同时,也将5G应用于新闻报道当中。新华社客户端进行了5G手机全链条直播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实现5G技术持续传输4K超高清信号……   然而就在最...

    时间:03-20
  • “大数据杀熟”愈演愈烈 电商诚信修复成系统工程

      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年初爆出到现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   从“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2018年受理的全国306家各类电商全年度真实...

    时间:03-20
  • 去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创新高 超半数来自亚洲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下简称产权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通过产权组织提交的全部国际专利申请中,半数以上来自亚洲,中国、印度和韩国增长显著。   2018年,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

    时间:03-20
  • “洞察”号首次“听”到火星微震

      据美国《科学》杂志18日报道,经过数月的微细调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号(InSight)着陆器终于将其超灵敏的地震仪置于火星表面。该仪器旨在通过探测“火星震”的轰鸣声来揭示有关火星内部...

    时间:03-20
  • 5G尚未普及 6G呼啸而来?

      5G尚未普及,美国号称开始研发6G。到底是“尝鲜”5G,还是等等6G?   2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特“我希望5G乃至6G早日在美国落地”。日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朝着特朗普的指示迈出了第一步,决定开放...

    时间:03-20
  • 12层楼高的水晶球逼幽灵粒子现身

    ?   两座核电站之间,700多米深的花岗岩下,正开掘一个巨大的空洞,容纳一个12层楼高的水晶球。这个水晶球,将浸泡在一个灌有3万吨纯净水的池里,被钢架栓牢。圆柱体的水池,直径43.5米,深44米。水池上方是各...

    时间:03-20
  • 更小更强的光子芯片取得理论突破

      受制于摩尔定律,信息技术载体的存储密度与运算速度的提升均面临瓶颈,人类的目光从“电”转向了速度更快的“光”,“光子芯片”的概念应运而生。记者19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蒋立勇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

    时间:03-20
  • 碧桂园进军“智能建造” 未来,机器人帮你盖房子

      近年,智能机器人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种种迹象表明,“机器人革命”已经来临,人类社会正加速进入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新时代。   去年9月,碧桂园宣布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重点攻关建筑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

    时间:03-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