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铸造3D打印,从受制于人到世界领跑

2019-03-22 07:47:08

来源: 科技日报

  “我国传统铸造行业以手工劳动为主,通俗地形容就是‘傻大黑粗’。我在维修车间待了9年,心里一直有个梦想——我们的工作环境能得到改善。”

  说话的年轻人名叫刘轶,36岁的他是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享集团)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

  让铸造工人穿着白大褂在空调环境下体面地工作,这是所有共享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挂念着的事。集团聚焦行业转型升级痛点,投入10多亿元主攻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技术及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国内首创后,综合集成技术领跑世界。

  前几天,《大国重器》第二季在央视热播,共享集团的铸造用砂芯3D打印机也在其中亮相。这部纪录片展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而共享人的“铸造梦”,也在继续。

  改变产业现状,靶向铸造3D打印

  走进共享集团,位于南侧的建筑便是快速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4台5米多高的铸造3D打印产业化机型整齐摆放,除了机器运转声,再无其他轰鸣;除了几位工作人员在操作板前监测,一两台机器人来回穿梭运送货物,再无其他身影。

  整个车间无吊车、无模型、无重体力、无温差、无废砂及粉尘排放,完全颠覆常识。

  “以前的铸造车间可不是这样的。”刘轶说。

  铸造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业,我国铸造产量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铸造大国。然而,传统的铸造设备以混砂机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最让人糟心的是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经常白脸进去,黑脸出来,时间久了,一线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搞了30多年铸造的公司董事长彭凡,一直在寻思怎样让这个行业翻身。2012年,当他在德国看到铸造3D打印实验室设备的时候,他意识到,如果把这项技术用好了,将是一件颠覆行业的事。

  什么是3D打印?“其实就是分层叠加技术,是一个从三维降到二维、再升到三维的过程。”刘轶说,这项技术首先利用切片软件将实体沿高度方向切成薄层,这个步骤可近似看成,一个平面一层一层进行打印,再叠加起来形成立体。3D打印技术在铸造领域有一个分支,名叫3DP,目前在业内生产效率最高,成本相对较低,最易于产业化推广。

  共享人决定主攻这个方向。

  “以前做一个铸件,必须先做出一模一样的模型,做完得两个月。”刘轶说,而铸造3D打印没有模型,直接将阴膜打印出来,再浇上铁水或钢水即可。铸件也不需要人工组配,一周左右就能做出成品。

  全力攻坚克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锁定铸造3D打印技术后,彭凡立即投资近亿元购买了一台德国产的打印机,组织一支50人的团队从“点”上突破,样机实验工作正式开始。

  没想到的是,问题很快来了。

  “所有材料和零配件都要进口,设备出故障了也必须老外来修,用不起啊。”彭凡感叹。

  一天,机器在打印过程中突发故障,工作箱无法打开,直接“罢工”。与德国供应商取得联系后,对方提出要求:收费从工程师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计算,每小时165欧元。

  一星期后,工程师终于抵达银川,但没等旧问题得到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共享集团反馈这一情况时,对方竟然摇头,理由是他只负责解决先前的故障,新故障必须重走程序。

  德方工程师离开了,留的是一台无法运转的机器,以及郁愤难平的共享人。

  这种情形之后屡次上演,于是在2013年,彭凡决定专门解决受制于人的技术问题。刘轶就是此时被委以重任,主抓材料、工艺、软硬件等全面研发工作。

  历经两年多探索与研究,当样机喷出墨的刹那,大伙兴奋地跳了起来——他们造出了国内第一台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铸造3D打印样机,德方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均被改进。

  以发动机气缸盖铸件为例。原先用金属模具得做近20个砂型零件,需要一个高技能工精密组装出来,是一个高级技工培训半年才能干的工作。而采用3D打印技术一次就能打印完成,误差也从原来的1毫米降到了0.3毫米,生产效率提高约3—5倍,成品率提高了20%—30%。

  铸件生产由复杂变得简单,传统的铸造生产方式则由“黑色”变为“绿色”。随着生产实现零排放,以前的翻砂车间摇身一变成了空调工厂,彻底颠覆以手工为主的多品种小批量砂型铸造生产方式。

  引领行业发展,助推建设铸造强国

  山高人为峰。

  “我的目标是产业化升级,用‘三部曲’形容是不够的,目前来看是‘五部曲’。”彭凡笑了起来。

  继关键软硬件技术实现“点”上突破之后,他们决定在“线”上集成,实践智能生产单元应用。共享集团根据铸造工艺流程,创新性地提出了铸造智能单元的模块化、工序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经建设和改造10条以上智能生产单元。

  共享人拼了。刘轶带领团队陆续攻克铸造3D打印材料、工艺、软件、设备等难题,他们在四川投入9台设备组建起一条生产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生产线;又在宁夏银川建成并投产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真正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和铸造行业“绿色智能”转型。

  2016年2月,李克强总理来宁夏视察,赞扬共享集团从“傻大黑粗”变成了“窈窕淑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体现。

  刘轶的梦想实现了,但共享人的梦想远不止于此。

  “通过这种集成创新,我要把铸造3D打印技术的优势展示出来并推向市场,还要让产业能用得起。它不应该只是架子上的花瓶。”彭凡说,接下来他们要帮别人设计并建造智能工厂,2018年设计、建设的数字化示范工厂累计达10个,目前已建成3座。

  如今的共享集团已是国家首批4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承担着“大尺寸高效铸造砂型增材制造设备”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也是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13家企业成员单位之一。

  未来5年,它将以每年20%左右的增长速度力争实现由推进企业发展向引领行业发展转变。“希望在2030年前后,通过共建共享全新的产业生态,支持我国铸造业加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彭凡说。

  这是共享人最大的梦想,它的名字叫“铸造强国”。(王迎霞)

  • 相关阅读
  • 智能城市成为京东集团一级战略 发布合伙人计划共建开放生态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赵秋玥) 3月21日,iCity智能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京东城市作为京东集团的一级战略业务全新亮相。会上,京东城市正式发布城市操作系统,并启动合伙人计划,意在以城市操作系统为核心,...

    时间:03-22
  • 李晓维:祖国,我把科研事业献给您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 题:李晓维:祖国,我把科研事业献给您   新华网记者 陈听雨   在我见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维之前,分别听到他的两位同事谈起他,...

    时间:03-22
  • 为了让你用上5G,三大运营商去年做了这些事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凌纪伟)实现5G商用,离不开运营商这支5G网络部署主力军。在5G正式商用“前夜”,三大运营商近日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过去一年,各大运营商加快5G研发、网络试验和应用探索,取得卓有...

    时间:03-22
  • 上海驿动班车搭载“智能车厢”

      近日,商汤科技SenseTime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将依托商汤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商业化班车运营及驾驶员管理,优化乘客的智能乘车体验。   目前,在遍布上海各区域的上百条驿动班车线路中...

    时间:03-22
  • 移动用户近12亿 去年我国人均拥有1.3张SIM卡

      日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首个《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截至2018年底,拥有近12亿独立移动用户,占中国总人口的82%;中国用户人均拥有1.3张SIM卡,截至...

    时间:03-22
  • 北京冬奥会将“云上转播”

      21日,在“2019阿里云峰会·北京站”上,北京冬奥组委与阿里云召开发布会,宣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实现“云上转播”。   以此次发布会为标志,北京冬奥组委与阿里云正式启动“云上转播·生态合作创新行动”...

    时间:03-22
  • 新一代广电宽带芯片组研发成功

      在21日举行的CCBN2019中国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南京宇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基于自主研发芯片组的“广电下一代宽带接入标准HINOC2.0”示范系统,正式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INOC2.0射频/基带芯片组...

    时间:03-22
  • 我国研制成功大型先进商用压水堆燃料组件

      中核集团21日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CF3燃料组件在秦山核电二厂2号机组结束全部长循环辐照考验,顺利出堆并完成池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CF3燃料组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

    时间:03-22
  • 两艘火箭运输船修理改造进入第二阶段

      记者20日从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了解到,正在江南造船厂进行修理改造的远望21号火箭运输船、远望22号火箭运输船已顺利进入船坞。目前,正在对它们进行水下设备检修、船体外部保养等工作。   此次修理改造除了...

    时间:03-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