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汉能颠覆性创新创造移动能源行业

2019-04-10 06:02:5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创新驱动,给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了新一轮机遇,也将逐步确立新能源产业新格局、新趋势。持续变革与创新,坚持科技引领、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让汉能集团尝到了甜头。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结构的迭代升级,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科技创新,除了长达八年累计投入百亿美元的巨资资本投入,更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上。

  专利和标准,是技术创新最显而易见的体现。到目前为止,汉能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达到10200件,仅2018年,汉能平均每天专利申请超30件。《中国产业2018年基本情况及2019年展望报告》中指出:“汉能砷化镓薄膜单结电池转化率达到29.1%,第六次刷新世界纪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上发布的8项中国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纪录,汉能独占4项,继续保持在薄膜太阳能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其开发研制的发电瓦、发电墙、发电路等新型光伏建筑一体化绿色建筑材料,使传统耗能建筑转化为产能建筑成为可能。”

  在设计创新上,汉能更是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呈现出“再定义”的颠覆性。结合生态建筑理念,将薄膜太阳能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颠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传统屋瓦和玻璃幕墙遮风挡雨的传统认知属性,更赋予传统屋瓦和玻璃幕墙发电的造能、节能和电力分享的颠覆性全新设计开发理念,“重新定义”的汉能汉瓦、汉墙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实现有序的绿色循环使用,赋能建筑,其设计的发电瓦、发电墙及发电路等新型光伏建筑一体化绿色建筑材料,使传统耗能建筑转化为产能化的绿色建筑及零碳建筑成为可能。

  近日,汉能汉瓦以颠覆性的设计理念斩获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IF金奖,评奖委员会在给汉瓦的评语写道:“该产品将传统外形与节能减排完美结合,代表了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最新突破。使用汉瓦的房屋建筑将可能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或至少能够消减自身的能源足迹。它拥有琉璃瓦片的外观,集合了未来太阳能产品的多种优点:一体化、高效、自然、美观。”

  事实上,汉能不仅基于产品的科技创新,更在创造一个行业。说起太阳能发电,很多人脑海中浮现最多的就是成片的光伏发电装置,而固定的发电装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表着太阳能发电。尽管光伏发电企业也在进行创新,比如光伏发电+农产品种植/水产养殖等,充其量这只能算是“一鱼二吃”,除了能够增加一个赢利点,并没有改变光伏行业的本质。

  而真正颠覆性的行业创新来自汉能。汉能创始人李河君在2019年汉能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汉能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创造了移动能源行业。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让能源摆脱了场地、位置、电线、规模的束缚,真正地开创了移动能源行业。”基于强大的技术创新,汉能成功贯通薄膜太阳能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并进行了精确界定,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及个人参与其中,分享移动能源行业红利。

  模式创新,是汉能科技创新的新附加值。传统的光伏发电企业的核心模式是拿地、建设、卖电,其主要收益来源于发电上网+政府补贴+种养殖收益。这样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产业链短、企业及民众参与度低等特点,在建设初期很难得到民众的支持。

  立足于科技创新,汉能发展模式在传统光伏发电基础上进行了颠覆性创新。从技术、设计、行业、模式等各方面,汉能对产品品类与应用场景进行了全面颠覆。首先,汉能彻底摈弃了依靠政府的模式,创造性地打造出“智能发电+产品销售+增值服务”的全新发展模式;其次,薄膜太阳能产业具有“分布式化整为零,可大可小灵活性,移动化的便利性”等核心优势,既能与政府及企业联合建立薄膜太阳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也能利用汉瓦、汉墙、汉路等产品开发一些“短平快”的高科技实体建筑建材应用产品工程项目,还能利用汉纸、包、太阳能汽车等产品构建终端个人消费的社会化体系,实现无所不能的“万物发电”。

  尽管汉瓦、汉墙,被冠之以“瓦”、“墙”,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几千年来对“瓦和墙”的概念和属性,其本质不是建筑材料“瓦”和“墙”,而是一个新能源的载体。汉瓦、汉墙的出现,从遮风挡雨到创造能源、赋予建筑发电功能,让每一个用户、每一个家庭都能够主动创造和分享清洁能源。

  同样地,汉路不是路,而是智慧交通能源系统;汉伞也不是伞,而是智慧能源休憩站;汉包也不是包,而是个人智慧能源补给站。而这一全新的品类,正在被汉能持续不断地丰富,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汉能颠覆性“再定义”创新能力在应用场景上发挥到了极致。传统的太阳能发电产品,应用非常狭窄,距离民众生活太远。依托科技创新,汉能不断刷新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革新了外界对于太阳能行业的固有认知,其薄膜太阳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几乎涵盖了清洁能源的所有市场终端应用,从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到可穿戴装备等,满足了人们所有应用场景的需求,并已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汉瓦、汉墙、汉路、汉车、汉包、汉纸、汉伞等产品具有颠覆性,真正实现万物皆可发电。(吴其伦

  • 相关阅读
  • 法国拟对互联网巨头开征“数字税”

      法国此次强势对大型互联网企业征税,为法国树立了“数字税”领域的先驱者形象,表明法国正积极谋求在经济数字化新时代的规则制定权。   法国国民议会日前审议了一项新的税法提案,并投票通过了向谷歌、苹果...

    时间:04-11
  • 5G智能制造生产线启动

      4月10日,5G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武汉启动,这也意味着由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与中国信科集团联合打造的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应用“5G智慧工厂”正式进入生产阶段。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也于当天成立。   据了...

    时间:04-11
  • 科创板申报企业隐身哪些重量级股东

      4月9日,上交所公布了第十批科创板上市申请受理名单,总共有5家,其中不乏明星股东,比如马云控股的阿里创投,投了安恒信息,还有雷军实控的天津金米,投了石头科技;此前王思聪投的两家企业也申报了科创板...

    时间:04-11
  • 欧盟发布人工智能伦理准则

      欧盟委员会4月8日发布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以提升人们对人工智能产业的信任。欧盟委员会同时宣布启动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的试行阶段,邀请工商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对该准则进行测试。   该准则由欧盟人工智...

    时间:04-11
  • 东风襄阳华为携手共拓智慧交通大市场

      每天上下班,一辆无人驾驶微公交会按照预约时间准时在楼下等你;大型物流园区,无人驾驶货车穿梭其间,机器人正在对货物进行自动识别、分拣和调度;在看不见的“云端”,一个智慧的交通云平台正在实时采集信...

    时间:04-11
  •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公布

    黑洞研究史   ●1798年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根据牛顿力学计算,一个直径为太阳250倍而密度与地球一样大的天体,其引力足以捕获其发出的光线而成为一个暗天体,也称为“暗星”。   ●1915年  ...

    时间:04-11
  • 格力集团“放手”格力电器 为混改释放“多赢”信号

      格力集团拟协议转让所持有的格力电器15%的股票,释放出“寻求混改多赢”的信号。   4月8日晚,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转...

    时间:04-11
  • 厚朴投资或接盘格力电器15%股份

      受到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集团准备出让15%股权消息的影响,复牌后的格力电器昨天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出现涨停,全天股价上涨9.99%,报收于57.12元/股,不仅创下一年来的股价新高,也逼近了历史高点58.10元/股。  ...

    时间:04-11
  • 让共享经济走好未来的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类共享经济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对生产生活各领域如交通出行、资金融通、物流配送、医疗服务等的影响与日俱增。但是,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快速成...

    时间:04-11
  • 全球首家大数据交易所“涅槃重生”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从数据大国向着数据强国迈进。最新研究显示,我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约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数据交易迎来战略机遇期。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记者近日获悉,作为全球第一家大...

    时间:04-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