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长征火箭从这里崛起

2019-04-26 07:38:08

来源: 科技日报

  4月20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遥59运载火箭呼啸而起、刺向苍穹,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302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7%。

  作为长征火箭抓总研制单位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举世瞩目的崛起。半个多世纪来,我国已成功研制17种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助力完成载人、探月、北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跨越三大里程碑

  长征火箭助推中国航天跨越了三个标志性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拉开了中国太空时代的序幕。

  1999年,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2003年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成功跨入深空探测新领域。

  长征二号F火箭先后完成13次载人航天任务发射,成功将14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天舟一号的发射,为长期在轨、有人值守的空间站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5次探月飞行器发射;今年年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还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还36次共发射48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此外,长征系列火箭还成功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和广播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更新换代走向完备

  自2015年起,一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先后成功首飞,提升了我国自主、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一系列无毒无污染新型火箭将使长征火箭家族整体实现更新换代。

  2016年11月3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开启中国航天大运载时代的大幕。

  2016年6月25日,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枚全数字火箭、第一枚全绿色中型火箭,未来将承担80%的航天发射任务。

  2015年9月25日,长征家族首枚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其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是目前国际上发射准备时间最短的火箭之一。

  此外,一院组织实施了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跨型号组批生产工程——运载火箭“百发工程”,实现由单件、小批量生产向批量生产,由研制向研制生产并重,由试验型向产业化发展的重大转变。火箭年生产能力由5至8发提升到16至20发,研制生产周期由5至6年缩短到2至3年。

  未来聚焦“重型”“低成本”

  随着人类探索脚步不断延伸,载人深空探测将成探索浩瀚宇宙的重要方向。当前美、俄等国已重启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我国同样需要能力更强的运载火箭。

  今年3月,我国长征九号重型火箭所用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成功开展涡轮泵联试,标志着该发动机达到整机装配条件。

  长征九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通过对助推器数量以及芯一级的调整,可以构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吨至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吨至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吨至44吨的系列化型谱。按照任务规划,该火箭预计将于2028年前后实现首飞。

  一院重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介绍,我国重型火箭项目将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完成系列构型模块的研制,实现火箭首飞,使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火星取样返回、载人月球探测等重大工程需求;第二阶段将进一步完善重型火箭系列化构型,进行应用飞行,同时利用可重复使用技术降低火箭成本;在第三阶段,我国将研发新材料、新动力等更多新技术,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火箭对载人登火、空间太阳能电站等更大规模空间探测任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适应性。

  结合未来航天发展需求,一院依托新一代运载火箭可靠技术,结合传统长征火箭的成功经验,面向发射服务市场研制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以弥补我国现役运载火箭在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上的空档。同时努力降低火箭成本,满足未来中高轨商业发射市场需求。

  此外,一院还开展了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包括伞降回首和垂直起降技术,完成了部分试验验证,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明确了发展升力体式重复使用运载器“三步走”的发展思路。(记者 付毅飞)

  • 相关阅读
  • 顺风车“回归”差点啥

      在去年的两起恶性案件后,滴滴顺风车一直处于下线状态。日前,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其中公布了顺风车的5项整改措施。尽管滴滴官方回应称,顺风车“暂无具体上线时间表”,但此举仍被视为...

    时间:04-29
  • 5G全面商用还要多久

      随着第一个5G春晚、第一台5G远程手术、第一通5G电话的实现,5G网络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试验性的应用虽然已经初露峥嵘,但按照此前的工信部规划,我国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将于2020年推出5G商用服...

    时间:04-29
  • 瑞幸斗鱼拟上市 “烧钱型”中概股引关注

      近日瑞幸咖啡、斗鱼两家中国公司提交赴美国上市(IPO)申请,招股说明书显示,两家公司仍属亏损持续扩大企业。业内人士称,为追寻细分市场高增长份额,许多中企将海外融资视为重要选项,但能否防止破发仍需要...

    时间:04-29
  • 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突破6万亿元

      国家版权局日前在北京举办以“守正创新:新时代网络版权严格保护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19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会上,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

    时间:04-29
  • AI的风吹到养殖业 除了提质增效,还能解放人手

      在这个养殖场,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已经将其人力减少了三分之二,在工具层面,智能化可以帮助解决人力问题;在分析层面,智能化可以解决质量问题。   AI的风已经吹到了畜牧业,近两年,AI养牛、养猪、养鹅...

    时间:04-29
  • 首个北京智源联合实验室落地

      记者近日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与人工智能企业旷视共同成立“北京智源—旷视智能模型设计与图像感知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北京智源—旷视联合实验室”)。这...

    时间:04-29
  • “剑网2018”:查处544件网络侵权盗版案件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19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了解到,“剑网2018”专项行动期间,各级版权执法监管部门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544件,其中查办刑事案件74件、涉案金额1.5亿元,查办了一批侵权盗版大案要...

    时间:04-29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全面转入调试阶段

      4月27日,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一回路水压试验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该机组比计划提前50天启动冷态功能试验,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   冷态功能试验是核电...

    时间:04-29
  •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一视同仁、同等保护的知识产权环境,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时间:04-29
  • NASA最新研究报告称 宇宙膨胀速度比之前预测快10%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数据新测定的宇宙膨胀速度,比欧洲普朗克卫星通过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预测的速度要快10%左右,且这种差异是偶然性的概...

    时间:04-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